欢迎来到原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有关《岳阳楼记》的思考论文

岳阳楼记 时间:2019-03-25 我要投稿
【www.datangwenhua.cn - 岳阳楼记】

摘要:本文对《岳阳楼记》的写作目的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由此引发的启示。

关键词:《岳阳楼记》;目的;教学内容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应滕子京的要求为岳阳楼留文字传名传世;二是借此机会规劝滕子京。但第二个目的往往被人们忽略,作者认为忽略第二个目的就是忽略了箭靶。

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而且它又地处“衔远山,吞长江”的洞庭湖滨,王象之《舆地纪胜·岳州》引《岳阳风土记》说:“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宽广。”自唐朝以来,就成为誉满天下的名胜古迹了。

岳阳又为通往西南的必经要冲。唐、宋时代,朝廷贬官,大多远谪西南。这样,久负盛名的岳阳,又有楼观胜景,便成了历代失意的官吏与诗人游会登临之所了。

正如文中所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些文人才士,到此一游,触景生情,能不援笔振辞、泼墨为文吗?故尔,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秀诗文,当然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单是在唐代,自张说谪守岳州建楼与宾朋酬唱以后,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等大家名流,就都曾到此,留下过题咏的名篇。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以其立意高远、写景雄伟而传诵千古,提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人们往往只惊叹于他华美的辞彩和崇高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几乎每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能背诵,而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成为他们取之不竭的精神力量之源。

吟诵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赞叹其绝妙的结构,却把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真正目的给忽略了。这就像一个射手要射箭却只选择了坚箭良弓,而把箭靶给忽略了。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应滕子京的要求为岳阳楼留文字传名传世,二是借此机会规劝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滕子京(991—1047),是范仲淹的同年同僚好友。范仲淹在西北经略边防事务,滕子京以天章阁待制知泾州,与范仲淹密切合作,抗御西夏。范仲淹调京参政,推荐滕子京知庆州。滕子京是一位有抱负、很能干的人,他在办理公务时,常常为达目的,不注意方法甚至不顾及规矩,在与西夏发生战事的西北前线,他为了搞好与地方酋豪的关系,减弱西夏政权和军队在民众中的基础,花去了大量的钱财,大大超出了预算,被检举擅自动用公使钱,一直闹到皇帝那里,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大力营救,但事情久拖不决,滕子京最后终于得罪,被贬到了岳州。到了岳州以后,滕子京勤于公务,仅一年多的时间就政通人和,百废待兴。他看到岳阳楼破败不堪,颇为感慨,决心加以修缮。他知道重修岳阳楼一定要花很多钱,也许是吸收了在西北战场的教训,用了一种非常奇特的方法来解决经费问题。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滕宗谅知岳州,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钱,不敛于民,但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缗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楼成,极雄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焉。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

“不用省库钱,不敛于民”就是既没有动用政府的公款,也没有从老百姓那里搜刮钱财,那么钱是从哪里来呢?他发了一个告示,要求民间凡有别人欠了多年而又不愿意偿还的债务,献出来帮助政府,由政府代为催讨,于是政府先行告发,欠债者争相献出,竟然得到了近一万缗的钱,这是一笔相当大的数字。之后滕子京设置了一个钱库,将这笔巨款放在里面,也不设专门的主管官吏和账目,由自己亲自掌管。

岳阳楼盖得“极雄丽”,“所费甚广”,而那些钱并没有花完,滕子京占为己有的也不少,但这次百姓却没有告发他,反而称其能干。看来,滕子京确实是一个很有魄力和能力的人。但他的心胸并不开阔,总认为自己在西北战场的那些事情是冤枉的,所以当有友人前去祝贺岳阳楼落成的时候,滕子京竟说:“落什么成,我只想依着栏杆大哭”。可见,他对此事一直不能释怀。这些事想必范仲淹也是知道的。庆历六年岳阳楼落成以后,滕子京希望有一篇“记”以张大其事,他想起了自己的同年好友范仲淹这只大手笔,而范仲淹也正要寻找机会规劝滕子京,于是就催生了这片名作。

岳阳楼落成后,滕子京认为“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即滕王阁等著名楼观之所以历经修缮,就是因为有著名的记。因此向范仲淹求文字,目的是要使岳阳楼因名人名作而永久相传。

岳阳楼虽然历史悠久,经过精心收集,才发现前人留下的,只有吟咏,“率无文字称纪所谓岳阳楼者”,而一座著名的楼观如果没有一篇好的记,“曾不若人具肢体而精神未见也”,这问题可是相当严重的。滕子京称颂范仲淹“文章器业,凛凛然为天下之时望,又雅意在山水之好,每观送行还远之什,未尝不神游物外,而心与景接”,希望范仲淹“戎务鲜退,经略暇日,少吐金石之论,发挥此景之美”,以能传之久远,那就是请范仲淹来写一篇记。

我们不妨做这样的猜测:岳阳楼的增制扩建是滕子京励精图治达到百废俱兴、政通仁和的标志,那么,滕子京会不会有借称述岳阳楼之机顺便显摆自己功德的嫌疑呢?

如果有,那么从后世的情况看,他的目的是达到了。如果没有,那他倒是真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但作为滕子京的朋友的范仲淹他是最了解滕子京的,他知道滕子京在岳州虽然励精图治,但却愤郁满怀,一但有了功绩就会张扬自己的才华与功德。范仲淹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也才借此机会对滕子京进行规劝。

然而,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为岳阳楼留文字传名传世前人已经做得很多了,这并不是范仲淹所看重的,第二个目的才是范仲淹要放矢的箭靶。

滕子京是一个确有才干而又恃才治气的人,对这样一个人进行规劝,又要让他乐意接受,这就需要考虑劝什么和怎么劝的问题,而范仲淹的做法无疑是最恰当的,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范仲淹希望好朋友做一个“古仁人”,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范仲淹却不是一脸严肃,空口说教,而是先结合洞庭湖之景,列举了政客和诗人的以物喜,以己悲,觉得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自己希望做一个“古仁人”,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谈了愿望后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感到孤独。

聪明的滕子京一定会感受到范仲淹是要他和他一起做“古仁人”,一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范仲淹的规劝不是直面说教,而是通过铺垫,使劝意自然显现,让滕子京自己看明白而达到规劝目的的,这比直面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范仲淹的规劝方法在今天也还是适用的。当今社会,有的人年轻气盛,自视过高,目空一切,听不进别人的一丝一毫正面的劝告,如果采用范仲淹的规劝方法给以必要的劝告,可能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盯着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还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江立中.范仲淹《岳阳楼记》考析——与吴小如同志商榷[J].云梦学刊,1980(2).

[2]查洪德.《岳阳楼记》评点[J].殷都学刊,1981(1).

[3]王宽行,刘景林.谈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写作目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6).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writing objective of Yue Yang Lou Ji and expounds some revelation from it.

Key words: Yue Yang Lou Ji; objective; teaching contents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122@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门文章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