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以高考为话题的高中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临高考提笔
噫吁嚱,求知之途修且远。高考迫近,故作此文,以抒余情。
古有宋濂,虽居寒室,身处逆境,尚录书以观,趋百里以寻良师,今我辈同据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者,乃二十一世纪也;地利者,乃学之处所也;人和者,乃良师益友同伴而行也。此皆古人之无可致之者也。故我辈当做后起之秀,怀孟德之志,孔明之知,及尔之既倦,当思向之所求,向之心,向之志。彼与彼皆有白发高堂,为人子者,当明父母之劳,深思父母之虑。故态益诚,志益明,信益坚,以致来年可得佳绩,终不悔矣。
而今,同行者皆已明其理,愤愤然若鹏之扶摇直上。
及至日出东山,鸡鸣桑巅,则可见室内灯光烺烺,可闻书声琅琅,其音虽不及丝竹管弦之乐美,不及群鸟齐鸣之音妙,但身处其间,则有居泰山之顶,渺瞰天下之势。由是可激昂斗志,于余忠,则甚感欣喜。
但见日落西山,日出东天,一日之内,同学者皆未敢怠。室内灯火如旧,依然炯炯。当是时,唯闻犬吠于邻村,同唱于窗外,万籁俱静,而同学者皆伏案自学,虽视之无趣,但皆恬然自适,无躁动之意。及至铃鸣,一日方终,至舍意犹未怠。盥毕,则自拥其灯,踞于榻。人定时,犹见室内有自习者,孜孜不怠。当其少有暇意,方得安睡。
今者,乃二十一世纪也,实属竞争之际。若非如此,则世俗之人皆未可尽其力,于邦则危矣。王开祖尚曰:“君子有天下之私,小人有一身之公。”故吾辈当怀忧国虑民之心,树安邦定国之志。若范仲淹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国之兴,可计日而待矣。
次年六月七日,乃高考之日,去今之时不多矣,故吾辈当自勉其身。古人云:“天下大事成于惧而败于忽。”此之时,诚乃危机紧迫之秋也,故益当明己之志,谨而外事,慎而求知,切不可俗事弊目,而致己于无可自拔之地。
言及至此,略述己怀,如有阙处,敬请指点。于此,望世间学子皆可圆梦,无憾无悔。
篇二:谈高考——缺失的不只是感情
说到高考想必无人不晓,起码我周围大到七八十岁的老妪、小到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这是很不寻常的,如今的普及率能到此种地步的寥寥无几。你同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老人谈“苹果”、“迈克尔·杰克逊”、“神马都是浮云”这些他们不一定明白,但是你一提起高考他们很多人准能滔滔不绝地说上一堆来。
大体上,高考的本身没有什么过错,它至今仍是最公平的一种“海选”方式。毕竟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太多,而高考又是“鲤鱼跃龙门”的“官方办法”,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高考可以算作中国的代名词,英语可以直接翻译成“gaokao”,你同美国人和英国人提这个,他们马上就能想起中国,并且你说中国的高考时并不需要带上“中国”两个字,别人都明白,可见高考的名气该有多么的大。
但高考毕竟是一个没有多长历史的东西,漏洞非常多,就比如说过分的在意分数而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各地录取分数线不同以及录取人数分配不均等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国家从未停止对它的改革;从2000年的“春季高考,给考生多一次机会”到2002年的“实施‘3+x’方案,考试科目多元化”再到2004年的“自主命题,‘全国卷’改为‘地方卷’”再到2013年的“高考全面改革”,每一次都是极好的创新,这些都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可我近乎是个完美主义者,对考场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这一项很不感冒。高考精心设计出了“高考作文”这一考法,在此种考法下又衍生出了千万种作文书、作文素材以及国文教师们辛苦钻研的“写作指导”,它是社会舆论非常关注的对象。已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这体系简直是呕心沥血之作!
从自身经历来说,我所知道的写高考作文有一套很好的路子,高中的国文老师也肯定多多少少地教给了学生。这路子似乎很有深度,老师们会大方地教给你题目怎么拟、开头结尾怎么怎么写、中间添些什么例子、怎样得高分、怎样讨阅卷老师喜欢,然后给你大把的时间去练习,怕是因为练多识广的缘故罢。
你想——有路子,这算什么?怨不得每年套作的那么多,有范文啊!这些东西他能用,我也能用,我又不管他是不是真正的合适。高考作文大部分是议论文,简单点说,点个题,放上两个平时背的事例,结下尾,这样就搞定了。
我常常想:这样的文章会有感情吗?我曾经在《文学小谈》中说过一句我自以为还挺有道理的话:任何人之于写作都不应为了迎合什么,而应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抑或是宣扬着有益于社会人的正能量。的确,文章贵在真情实感,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是写不好的;就像考场作文,真正带着想看的心情去看的寥寥无几,要么被逼,要么为了应付,再有就是为了工作。
没有感情的文章也就丧失了它存在的意义了,写那样的作文霸道点说就是浪费时间。前人很聪明,把考场写出来的叫做“作文”,把另外的的叫做“文章”,一个是为了“作”,一个是为了“文”,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其中深意就不必多说。
现在我倒认为高考作文应划到“理科”的范畴去,独立出来一门课程,因为它可以说有明确的参考答案,即便如今大肆提倡“创新作文”,也是由老师教你去创新。因此现今的这种所谓高考作文要么独立出来放到“理科”去,要么赶紧取消,不要再误人子弟。
篇三:高考,一种美丽的痛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题记
当高考成绩揭晓的一瞬间,我心底的防线被彻底击溃,看着自己那可怜的分数,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自己曾经引以为荣的数学,却独创历史新低。我鼻尖一酸,再也忍不住,夺门而出,疯跑在街上而泪流满面。
夜深回到家,看见母亲在哭泣,姐姐在叹气。我转过脸,默默走进房间,无力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比墨水还黑的夜,万籁俱寂中,听着一颗不甘的心应和着闹钟巡回的秒针跳动着。
马云说:“如果一个高考落榜两次,第三次靠补录读上本科的人都能借此成就梦想,那么你凭什么做不到呢?”带着这种必胜的信念,当许多同学都还沉浸在欢乐和悲痛之时,我已再次拾起书本,信心满满而又胆怯的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高考计划。
没有了短信的漫天纷发,也没有了英雄联盟的惊险刺激。7月,我又回到了这间承载我梦想和希望的教室,熟悉的讲台和桌椅,还有那课桌上堆放的满满的书本。
开学前的一个晚上,我看了自己人生中在电影院的第一场电影——《泰坦尼克号》,然后再笔记本上重重地写下:我是世界之王。一笔一划,如此用心而用力。
于是,一轮复习就在班主任那激情澎湃的演讲中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帷幕。
面对崭新的书本,我心痛不已。初中的勤奋刻苦让我提前进入最好的高中,却因自己高中的贪玩而名落孙山。当其他同学在一轮复习中都已轻车熟路,我却不得不从最基本的定理和概念看起。
然后,每天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开始了。从清晨到深夜,一头扎进那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一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样子,就连上厕所都成了唯一的“奢侈品”。
有时候,做完了一天的功课后,心情会莫名的不开心,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发呆。
有时候,夜深人静,突然觉得不是睡不着,而是固执的不想睡。
面对着炎热的夏天,每个人汗流浃背,却没有人抱怨;面对着如山的资料,每个人眉头紧锁,却没有人叫苦。大家以一种“不到楼兰终不归”的决心坚持着。
很快,全校迎来了第一次模拟考试。
考试,判卷,合分,然后,成绩公布了。
全班56名,处于中下等水平,自然而然地,我成了班级的重点照顾对象。
面对这个结果,我的信心被大大打击了,却异常地发现,我竟没有哭。我告诉自己:仅仅只是开始,一定要坚持。一个深夜里,我在笔记本上写下:
虽然努力不一定会成功,
但是我仍然一直在努力,
因为我喜欢这样拼搏的自己,
更喜欢那到达梦想彼岸的惊喜。
课桌上的书本越积越高,教室里的咖啡味越来越浓厚,每个人的黑眼圈渐渐加深,身子日益消瘦下去。
随着复习的进展,成绩也在稳步提升,最终稳定在上等水平。
一个繁星如灯的夜晚,我独自走在空无一人的操场上,才发现树叶早已掉落,落满在沥青跑道上。偶有一阵轻风吹来,树叶婆娑作响。此时才知道,已是深秋了。
直到一天,老师宣布二轮复习正式结束。
依旧玩命地计算着数理化,疯狂地背诵着单词。
不知何时,黑板旁出现了高考倒计时,那组鲜红的数字刺得我们睁不开眼,像一把利剑刺在每个人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
经历了一个炎夏,伤秋,寒冬后,高考已不足百日,每班都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接着,各种考试接踵而至,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各科试卷像漫天飞舞的雪花纷纷下落,黑板上满是A,B,C,D。每个人都默默地用那无力地身躯承受着这不堪的现实。
而我惊恐地发现,几次模拟成绩下来,我又回到了最初的成绩。班主任找我的几次谈话依旧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我开始恐慌,开始不知所措。
终于在一次彻败的模拟后,我的心底防线再次被击垮,独自躲在宿舍里痛哭。
门吱的一声开了,是一位楼道清洁阿姨,阿姨看着满脸泪水的我,慈母般耐心地开导我,使我明白:千万不要让泪水打湿了自己的梦想,击碎了心中的希望。
看着这位可亲可敬的阿姨,我仿佛看见了母亲,母亲那离别时饱含期待的目光。我咬咬牙,感激地用力点点头。
深夜,我又在笔记本上用尽全力写下了对自己承诺的血书: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在还剩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努力忘记模拟考试给我的打击,重新回归课本,把每一次考试的错题认真分析,总结。
高考还是来临了。
经过两天的鏖战,当最后一门英语结束铃声想起时,我并没有与同学发疯般冲出考场,而是静静地坐等了几分钟,回恋着这个曾经满载我梦想的地方。
高考,让我知道了一种兴奋剂,一种咸味的兴奋剂,它叫汗水。
我的高考,痛却美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