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平凡人们对祖国的深情厚意,给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2.学习两篇小小说刻画人物的不同手法。
3.体会小说的环境描写是如何服务于主题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朗读,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故事梗概。
3.复述故事(人物、情节、环境)
《界碑》;一个边防站长在艰苦的环境下坚守、巡查界碑的故事。
《小巷》:一条窄窄的小巷的变化:由黑暗变得光明,由被遗忘变得人来人往,实际是写在小巷深处一群被人遗忘的瞎子用学成的按摩术为人们治病的故事。
三、精读: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界碑》,勾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刻画,进行旁批,注明环境描写的特点及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注明人物刻画的特点及所表现的人物精神品格。
2.自批、分享、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提炼与整合。
《界碑》:一个边防站长,一个平凡的军人承担着对祖国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然环境:冰峰雪岭、苍苍茫茫、广阔无垠
外貌、心理、动作——精神:甘于奉献,对祖国深挚的爱,对人民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
《小巷》小巷环境的“变”:潮湿、阴暗、荒草漫生、冷落——光明、拥满了人
一群瞎子的“变”:无声无息,光明对他们不存在,被人遗忘——学成按摩术为人们治病(默默奉献的精神)
四、探讨:
1.《界碑》的题记“但愿它不是真实的”怎么理解?
2.怎样理解《小巷》结尾部分关于“灯”的一段对话?
3.读了两篇小小说,你对生命价值有什么新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