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原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沉甸甸的瓦房小小说

【www.datangwenhua.cn - [第三单元]小小说】

从青海绕道阿坝,纵穿四川,进入云南,劳顿颠簸,苟延残喘,沿途的风情恐怕也厌倦了我这样卑琐的过客。

因为找出版社的原因,东方阻力太大,选择了一路向西,这一程从五月末到现在已经耗时四月,辗转中手稿丢失一份,等发现时已过了中秋。似乎宿命要将我向南转移,那里城市森严,太热太躁,幸好的是,并不是去真正的南方。

过了攀枝花,准备在云南休整一时,老友说早已备好酒菜。五点下火车,从站台望开,天地混沌,一片暗黑,沉重的大货箱,轱辘已经拖坏,只能在地上磨着走,在休息大厅靠近保安室的角落找了一个座,准备打一个盹。

朦胧中噪声四起,天色开始放亮,微弱的光从东边的山岭上亮开,漫天乌云压顶,车站开始有大量的人涌入,老友找了一辆车匆匆赶来,还没来得急回头看一下背后的形容,车已经拐入山路。婉曲狭窄的水泥路,倒也平整,刚与好友寒暄了几句,睡意又袭来。

车在镇子上停了下来,正好九点四十分,街边炭炉上食物热气腾腾,我们三人叫了三提包子,三大碗水煮面,我的吃相可能不太诗文,老友提醒我慢点才意识到,这是四个月来第一次吃的这么毫无后顾之忧的早餐,不用担心行李和接下来几天的安排。

事后回想起来,自己也摇头笑了。有人这么刻薄地评论文人:极度贫穷的现实境况和高度发达的精神世界,使得他们成为了另类,他们的世界在没有缝合之前是极度分裂极度敏感的。也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文人很少会承认自己是文人,说到文人往往最直接的联想便是贫穷,这似乎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共识。

老友叫四海,在云南的乡镇作科员,负责危房勘察报备工作,现在进入的这个镇子就是他目前的勘察重点,这个镇子很特别,钢筋水泥的楼房建筑很稀疏,就是在镇中心也能看到完全是木土结构的瓦房,一条细细的公路穿过镇子,公路在中心区打了两个半转,又绕了出去。

四海的临时住处是一座大瓦房,除开两张简陋的木架子床,这里空空荡荡,就连板凳也是很缺乏的。四海摸摸头说,先坚持两天,过两天带我去城里,好好耍一回,在这里呼吸两天新鲜空气,好好休息一下。我也正好补补这些天欠下的觉。

再次醒来,院子里的东墙上的阳光快要漫上瓦檐,除了知了嘶哑高亢的声音,这里一片寂然。屋顶不时地吱嘎作响,瓦片在风中微颤,互相磨蹭的吱吱声细微而又琐碎。

镇子小,密密匝匝又错综的房屋快挤成一窝,住处前门左侧有一条径直的小巷,前通街后通山,我沿着石板一路向后山走,越往深处,越觉幽暗,初来匝道不免后脊生凉。

走到尽头,一条小溪咕咕跳动,风声徐徐,竹林咿呀,三两个姑娘和小童在溪水里淘菜。看到我他们瞪大眼睛望了一望,从溪水里跑了出来,抬着一篮子菜急忙拐进了折边的巷子,看来是我吓到他们了,我刻意在溪水里照了一照,身形瘦削,头发蓬散,面色蜡黄,真是有几分可憎。

有鬼呀。巷子里传来了叫声,然后是欢快地哈哈地笑。

简易的石板的小桥,光滑圆润,敦厚结实,溪水悠悠,腐叶浅游。经过小石桥再穿过一片厚密的竹林,顺着石阶又往上爬了大概半里路,才发现这里才是真正的山脚,镇子就在山脚洼里,后面是一座莽山,绿得发黑。

身后沿着山路的两边的土坎上,是一排排墓地,一楞愣地沿着山体排列,咋呼一看,更是多了几份惊悚。由于山的障碍,太阳才刚刚没下西边的山头,时间刚过四点一刻,太阳从西山丫子射出一道强光,像是在放映一场巨幕电影,林梢穿过许多细碎的光亮,在风中闪闪烁烁。

这里是一个领会全景的好地方,那些魂灵肯定能随时关照这里的人,墓地几乎已经掩漠在绿草中,只能看到拱形的坟头在草丛里忽隐忽现,他们似乎已经是这山的一部分了,山风呼啸渐浓,草木徐徐不已。

除开镇中心几处学校商店,几乎都是瓦房,晚霞的金黄的光芒在山谷逐渐暗淡,瓦房泥土墙的颜色显露出来,泛着黄白的微光在风中摇曳不定,暗黑的瓦片很快就和周围的颜色混沌不开,在苍莽暮色中与大地融为一体。

几处炊烟渐起,袅绕在平静的山谷。灯火渐明,犬吠几阵,我开始沿着山路折回,再下到竹林我发现天已全黑,依稀能看到青幽幽的石阶,只能摸索着出去,到石桥时四海惊讶地在路口迎接。

山上闹鬼,你还敢上山,四海悠悠地说。

我不知道闹鬼,早知道不去了,还差点迷路了,我附和着回答。

这里晚上餐馆都没什么生意,有的早早打烊了,我们去吃烧山鸡,喝几杯,四海说。看来好酒菜要出场了。

走出小巷往西,沿着河边一排板房杂货商铺,大约三四百米处,一颗大榕树枝桠伸到了河对岸,榕树下是一个烟酒杂货铺。

一个女人坐在柜台里,向我们望了一眼,站了起身来,向里屋喊了一声,客来了,你炒好了没有。赶忙搬出两个四脚小木凳,放在榕树旁边,麻利地又从屋里取出一张小木桌放在我前面。

四海笑呵呵地,也不说话,径直去了里屋,端了一只小盆出来。县吃爆炒腰花,山鸡还要等一下,四海说完,又叫老板娘上酒。

老板娘,他可是作家,到这里体验生活,你见过作家没有呀,四海嬉皮笑脸地打趣我们。

我也不认识几个字,哪里见过作家呀,你从哪里来得呀,老板娘转头看着我。

被四海这么一倒弄,我竟一时语塞,只能支吾着说,北方。

几杯酒下肚,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老板娘也不时问点究竟。

这里九月的夜风,有几分凉意了。这镇子多少年了,怎么空荡荡的?我问。

我们不是镇,只是乡,很多人都搬出去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小孩和没本事的人,老板娘说完,又问道,是不是我们这里又穷又落后啊,让你们见笑了。

你们这些房子都差不多是危房了,住着还行吗?我觉得还没得到答案,继续问道。

四海瞟了我一眼说,酒喝少了吧,快喝酒。

我也感到问得没趣了,倒是老板娘笑开了,说道,现在我二娃才三岁,没人照顾,爷爷奶奶都病泱泱的,给他们带娃儿不放心,要不早出去打工了,赚点本钱,以后想办法到县城去开个食店。

这时,撇子从端着一个大盆出来了,我想着应该就是山鸡了。王撇子原来是左撇子,不高微胖,浓眉大眼,满脸和气,会抓野味,而且烧得一手好菜。

放下盆子,四海递了一颗烟给他,他点燃嘘了一口,乐呵呵地说,头两天听余科长说要来作家朋友,要整两只山鸡吃,作家你吃一口看看味道如何。

我夹了一块,酥香扑鼻,爽辣劲道,肉嚼烂味不减,还有野蘑菇的独特味道,这的确是功夫,我竖起大拇指。

四海给撇子开了一瓶酒,撇子推了推才拿在手里,他说菜是绝对不会吃了,让我们好好尝尝。

晚风越来越大,梧桐枝叶刷刷地扫,不时飘下几片,掉到瓦片上叮叮地响。

这房子不能住了,现在连卖瓦的都没有了,翻房子(就是重新整理房屋上的瓦片,主要是防漏雨除灰尘,有瓦片损坏就需要新的瓦片)都不逑得行,撇子忽然无奈感叹。

政府现在在查你们这一带的危房,尽快会出一个办法,四海看出了撇子的心思,你们注意安全,就怕再来一次地震。

结账时,撇子算给我们听,一只野鸡八十,收五十,两只一百,酒十瓶五十五,腰花送我们,说是从来没见过作家,请个菜。

我感到耻辱般的尴尬,四海去找老板娘拿了两包烟,数出三张百元塞到他手里说,上次两包烟钱这次也一起给了,拿着。

两口子站在榕树下,吆喝着答谢,我们回头示意,道别他们。

原路返回,河水在微光下被风吹出阵阵涟漪,灯火像是碎了一河,散乱地四处流逸。街上的店都打烊了,昏昏欲睡,咯噔吱呀的声音隐约传来。

打了些井水就在院子里冲凉,水凉的就像深秋的夜风,直让人打冷颤,澡还没洗完,发现酒已经醒了一半。

四海倒在床上一直梦呓,嘟哝着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我倒在床头,拿了一份手稿翻看,刚好这段是《梦里的时光》田四爷家修瓦房的光景,田四爷请了三泼土匠筑墙,要修一个大的四合院,家里连五岁的小田丫都在地里刨土。四爷修好房子,家里的孩子也慢慢长大,一个一个越走越远,老两口守着一个大院子,房子空空荡荡,二十年里逐渐破败不堪,最后不得不叫人帮忙铲掉了东房和南房。

他家房子上梁那天,田三娃和田四爷终于闹翻了,一气之下,卷了铺盖就走,田四爷死后,三娃才回来,哭的撕天撼地,请了三泼锣鼓给老父送殇,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他们父子两,四爷坚持修板格子瓦房,而田三说要修砖房,当时修砖房的材料还是很缺的,慢慢地就闹翻了。

夜雨忽然袭来,瓦片被雨点击打出叮铃铃的声响,雨的阵势颇大,屋顶不时滴下雨点,水星从瓦缝里蹦出来,一阵阵水雾飘来,我赶紧把书和手稿收起来,叫醒四海。

四海迷糊地醒来,屋顶雨滴刚好砸到他背上,他一个冷颤算是惊醒了,然后懒洋洋地说,没事,就是漏雨,塌不了,睡吧。

我把床移出漏雨的地方,将箱子再塞到床底。雨点滴落到地上,砸出一个小泥窝,溅起很多泥腥味,雨越来越大,漏下的雨穿成了一条线,地上的泥水都溅到了床上。

这里是不能再住了,我将箱子拖出来,准备移到另一个房间,雨已经飘到了门口,地上已经被水冲了一遍,脚刚踏出去发现泥已经粘鞋,恐怕其他房间比这里更不堪。

我卡在门口,风灌进来,屋檐水随风直接扑了一身,我将箱子丢回床上,开门走到院子里,原来雨并不是很大。

第二天醒来,现床上很多泥,看来我还是在那样湿踏踏的床上睡着了。

拉开润湿的门,天已大亮,朝阳被东山挡住,山尖一丈丈光芒直冲云霄,烟云妖娆,清冽的风中鸟声清脆婉转。但是,却听不到吱嘎吱嘎的声音,我不禁回头探了探屋顶,湿漉漉的瓦片压弯凹了屋顶,沉甸甸的塌了下来。

四海回来告诉我,准备启程,可能今晚还有大暴雨,恐怕这里的房子撑不了几次暴雨了,回城里写报告。

离开时,撇子送来一只鸡,四海问多少钱,撇子说这是自己养的不要钱,车子启动,后面传来咯咯笑声,鬼走了。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122@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门文章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