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原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在苦难中感受亲情作文

苦难 时间:2019-03-23 我要投稿
【www.datangwenhua.cn - 苦难】

当代作家阎连科的这部长篇散文,让我久久地沉浸在作者的叙述中,心潮起伏。在感慨之余,我当即发短信,把它推荐给远方的几位挚友。

这种情形,在我近几年的阅读中颇为少见。这其中的感动和震撼,来自于作者对生活中大量感人情节的描述。

叔求人送礼之后,“我”在山上爆石料,为了多挣几个钱,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甚至40多天不下山;为了给二姐治病,一家人排队给她输血,而大哥却哀求医生不要抽其他人的血,自己一个人输了又输;父亲带领全家整日辛苦,终于把那块向阳的自留地整好了,眼看就要收获,却不得不上缴;

哥不认错,大伯用鞋底猛抽他,几个兄弟姐妹跪成一排,苦苦求情,被激怒了的大伯于是一个个抽了过去,“我”再也忍不住了,哭喊着也跪在地上;为了盖新房,为了儿女的婚姻,大伯领着一家男女老幼,在冰冷的河水中,搬运着那一块块成百上千斤的石块,任手脚红肿冻裂,日复一日;

参加同事弟弟的婚礼,四叔连夜洗了一件衬衫,却因没有晾干只能尴尬地在屋子内外徘徊;打工两年后,“我”要返回老家,报名参加高考,在异乡的站台上,叔侄俩为了一叠皱巴巴的零钞用尽了心思,你推我让。

幅幅感人的画面,无疑是生活的真实再现。这是三十多年前,北方农村的生活,是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所有经历过那段生活的人所熟知的。这些平凡而淳朴、卑微而高贵的人,在苦难中不屈地挣扎着,传递着浓浓的亲情,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最善良的人性。

描述这些场景时,作者并没有把“我”和父辈们矫情地“美化”,或主观地淡化或掩盖他们的缺点或不足。在追忆昔日的生活时,他还原了一个又一个血肉丰满可感可触的普通的“真人”。

泥厂工作的四叔,探亲回家时,不忘一身城市人的打扮。其实,他的工作是那样辛苦,常常被人看不起。“一头沉”的他,在表面甚为风光的背后,隐藏着自己痛苦、懦弱和敏感,在城乡生活的夹缝中苦苦挣扎;

是“我”——作者,无情地进行了解剖。“我”一直想逃离土地,企图摆脱家庭生活的重压,在父亲最后想看一场电影时,却没有满足他的愿望,甚至有意无意地理解医生的前半句话,觉得父亲成了自己生活的累赘。

照理说,作者完全可以把当时的社会生活描述得更为凄惨,把父辈们的痛苦渲染得惊天动地,像不少追忆昔日生活的作品一样,发出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的愤怒和控诉。然而,当我品味全书时,感受到的却是在那段艰辛的日子里,亲人浓得化不开的深情,获得的却是一份来自骨肉亲情的深深感动。

感人的力量,来自于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来自于他对当时农村生活的细心感受和认识,来自于他对亲情的深入思考和认识。我想,其根源则是昔日弥漫于生活中传统道德的力量,和作者骨子里的敏感和善良。正是这些本真的东西,让我的心随着书页的翻动,逐渐温润柔软起来。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时,我想,这本名叫《我与父辈》的书的出现,值得我们珍视。当然,它所描述的生活场景,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这会让那些从小在都市里长大的人,甚至让如今那些三十岁以下的青年感到陌生。但我相信,它一定能唤醒更多的普通人的那段逐渐泛黄的记忆,让他们重新咀嚼那段苦难的日子,重温那已经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稀薄的亲情。

咀嚼与重温之后,当我们审视当前的生活,感受身边的亲情;当苦难已经不再那么严峻;当物质生活在一天天丰富,我们的父亲母亲们,却在一天天老去。对于他们,我们究竟了解、理解、关心了多少呢?对于身边的其他亲友,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在这个纷扰的世界短促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又该怎样生活?

至此,我突然想到了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想到了让人景仰的德兰修女,想到了书中父亲的那一声声喘息,大伯那一只抚摩着“我”头顶的手和他的糖果,四叔的那一件送给“我”的衬衫。作者说:“在我的所有作品中,这是一颗钻石。”虽然读他的作品不多,但我想,这话应该是不会错的。

如果能从其中选个片段,编入语文课本,也不错呀!如果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学生,他们看后,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我那在黄土地上辛劳了一辈子的父亲,如果他看了这本书,又会……唉,坐在书桌前的我,又在胡思乱想了。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122@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门文章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