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达纲练习】
一、给加线的字注音
林壑( ) 瑯琊( )( ) 饮少辄醉( ) 林霏开( )岩穴瞑( )晦 明( )伛偻( )山肴野蔌( )( )觥筹( )( )阴翳( )
二、解释加线的词语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晦明变化者
4.野芳发而幽香
5.行者休于树
6.树林阴翳
三、翻译下面句子
1. 1. 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四、阅读理解:
至于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a)前者呼,后者应,( b)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宴欢也。(d)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醉翁亭记》作者 ,号 ,又号 ,是 (朝代)著名的 家和 家。
2.“而”的用法有:①表示并列;②表示承接;③表示递进;④表示修饰;⑤表示转折。说说下列语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临溪而渔
②溪深而鱼肥
③杂然而前陈者
④起坐而喧哗者
⑤往来而不绝者
3.解释加线的字或词
临溪而渔 酿泉为酒 杂然而前陈者
宴酣之乐 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4.“伛偻提携”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位置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5.下面对文中画横线处文字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是说滁州游山人中间那些背着东西的人一边走一边唱歌。
B.②处是说太守宴上的酒食都产于当地,这也是游宴之乐的原因之一。
C.③处是说酒宴上的欢乐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大家都能尽情的自娱自乐。
D.④处是说酒宴上大家都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以致自饮自醉。
6.能表明本段内容的核心的一句是 ( )
A.滁人游 B.太守宴 C.众宾欢 D.太守醉
7.对本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写滁人游山太守相随的情形
B.写太守设宴众宾欢乐的情形
C.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D.写滁人、宾客、太守自醉的情形
【创新能力训练】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这段文字节选自《醉翁亭记》,是对全文的归结。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这段文字用了很多“而”字,朗读时应分辨轻重,指出下边一句中“而”
哪个是轻读,哪个是重读。(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而②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A.轻读 B.重读
3.这段文字描写了暮归之时山间夕照全景,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景色描述出来。
答
4.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 与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
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清。
5.与《醉翁亭记》一样,《桃花源记》也是一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以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和美好情感的文章,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反映桃源人生活环境或社会风尚的语句。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