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首诗歌都是诗人情感元素的组合,借助于文字,以特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无论以何种的目的写诗,情感的寄托始终是诗歌本身的归宿。而一首好的诗歌,必是自我或是大众情感的华曲。
郭沫若谈到诗歌的创作时曾提到:“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澄清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像一面明镜,宇宙万物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那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宏雄的诗,便成为屈原的《离骚》,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便成为周代的《国风》,王维的绝诗……
脱离了情感,诗歌也便就失去了诗歌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充其量只是文字的堆砌,枯燥无味,没有了诗歌本身所应具有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前不久读到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歌《等你,在雨中》,受益良多,字里行间所散发出来的情感力量,让人动容。全诗如下: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 等你, 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
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这只手应该/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耳坠子一般的悬着/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 有韵地, 你走来
整首诗通过一幅幅如梦似幻的场景描写,渲染出了渗透着淡淡伤感的唯美意境,清晰的情感倾诉通过这些铅字浮出心间,呈现在读者面前。读来让人动容动情,难以忘怀。
诗歌的题眼是“等你”,全诗的重点却避开了俗套的写法,并没有一味的去写“等你”的心情,作者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触勾画出了一幅幅在“等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幻觉和美感。黄昏初起,细雨蒙蒙的故地,彩虹映托下的莲花如火般鲜艳,“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切都如诗如画般美丽与真切,未言情真情却已浓。作者把整个诗歌的背景放在蒙蒙细雨的黄昏里,渲染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和唯美的情境,然后任凭感觉的触角去感受“等你”的过程。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象你”一句深深地表现出作者的情谊之深:其实在作者余光中心中,你来与不来,都已不再重要,因为“你”已深深地根植于作者的内心,以致在他眼里,眼前的每一朵莲花都是你,而此刻“你”就在我的身旁。莲的美丽与圣洁,其实就是“你”在诗人心中的影像。细雨蒙蒙之中,诗人等待中的美人迈着细碎的步子仿佛从红莲中缓缓地走了出来,妩媚动人,艳若天仙。诗人忽然此时突发奇想,写到: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我会说, 小情人/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这只手应该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诗人似乎触到了情人的手,身体里散发出的熟悉的香的气息扑鼻而来,此时诗人觉得像这样的手应该就是月宫里采莲的那双手,像这样的手,应该是在仲夏小湖的木兰周里划动桂桨的那双手。意境唯美,真挚情感跃然纸上。
“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莲花与情人的清芬之气,让诗人似痴似醉,忘记了时间。诗人接下来设置的也别出新意,让瑞士表将自己的想象折转到了另一个角度。七点的时钟敲响,美人翩翩而来,从雨后的红莲中走来。诗人又用深情而有韵,如一首小令,如姜白石的词一般美……
敚斣诖统与现代的交汇中,余光中的诗歌表现出来的博杂的兼容性和古典的韵律美将情感表达到一种极致。《等你,在雨中》整首诗语言清丽,声韵柔婉,具有东方古典美的空灵境界,同时,从诗句的排列上,也凸显了诗人对诗歌的建筑之美的追求。诗歌的独白和通感表现手法,把现代人的感情与古典美揉合到一起,把现代诗和古代词熔为一炉,使得诗歌达到了一种清纯精致的境界,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恰到好处,堪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