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原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课文《乡愁诗两首》教案范文三篇

乡愁 时间:2019-03-25 我要投稿
【www.datangwenhua.cn - 乡愁】

  篇一:《乡愁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角度:

语言品味课。

主要教学过程:

朗读品味迁移。

训练实施过程:

一、导入

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人。

二、朗读

1.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朗读指导。

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深挚。

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慕蓉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三、品味

1.找出第一首《乡愁》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美,美在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有如下一些说法:

①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词美,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②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③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时间词美,美在它们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步步增强。

⑤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美,美在它们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

⑥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⑦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2.教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以及结构相似的小节富有节奏美,这些又都有整齐美。而量词枚、张、方、湾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

3.用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慕蓉的《乡愁》。

四、迁移

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第二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

请学生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学生写句举例: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篇二:《乡愁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情境体验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意境。

教学角度:

情境体验课。

主要教学过程:

朗读想像积累。

训练实施过程:

一、导入

观看《乡愁四韵》MTV片段导入。

二、朗读

1.找四位同学分节朗读余光中的《乡愁》。

2.朗读指导。从节奏、重音、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

3.听配乐诗朗诵,要求边听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情景。

三、想像余光中《乡愁》的画面,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1.学生齐诵第一节,教师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深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远方延伸

一位少年,目光坚定,背着一个大包,步履匆匆

一位母亲,,满脸伤感,提着一个行李箱,吃力地跟着

只听见他们脚下的落叶嚓嚓地响。

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少年停了下来,母亲也缓缓放下箱子。

母亲盯着少年的脸,悠悠地说:别忘了来信。少年用力点点头。片刻,母亲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递给少年: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记加衣服少年没有回答.提

母亲还在原地,她的眼光随着少年的背影一起一伏。母亲久久伫望,目光深情而又专注,夕阳的余辉给她的面孔添上了一圈朦胧而美丽的光晕

2.学生分组想像第二、三、四节的画面。老师不失时机地朗读诗歌,为学生想像的画面配诗。

3.给想像的画面取名,并体会这些画面所表达的情感。

明确:画面依次为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家人之爱与国家之思很好地在诗中融为一体。

四、用画面想像法读席慕蓉的《乡愁》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并想像。

3.师生共同完成画面创设。

清幽的月光洒进窗棂,诗人独坐窗前凝思。远处好像有人在吹竹笛,那声音清悠、渺远、若有若无。诗人的思绪不经意又回忆起遥远的故乡,可故乡的面貌在脑中却总是模模糊糊、似隐似现,就好像那大雾里别离时挥动的双手,心中有而眼前无。可是,在心灵深处,这种思绪和情感却一直模糊不了,就像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在记忆里永远茁壮、永远繁茂、永远清晰!

4.体味这首诗的情感。

明确:淡淡的思念与哀愁。

五、根据想像背诵这两首诗

  篇三:《乡愁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的:

扩大阅读视野,加深阅读印象,培养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归纳、评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角度:

美文助读课。

主要教学过程:

朗读助读评析。

训练实施过程:

一、导入

简介作者余光中、席慕蓉的经历、文化底蕴的相同与不同。

二、朗读

1.朗读指导。

2.学生自读。

3.听两首诗的配乐朗诵。

4.放音乐,学生随音乐朗读。

三、比较

1.从情、结构、语言、意象、意境、意蕴、写法等方面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意见。

2.下发资料《两首各有千秋》,让学生看看自己的比较到位没有。

两首《乡愁》各有千秋(节选)

首先从诗的意象来看,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四个典型的意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不同的意象与关情对象一一呼应,思儿的母亲、思夫的新娘、已故的母亲、祖国的大陆,诗人正借此传达出渐次凝重的感情,并逐步揭示出呼唤华夏统一的深远意境。而席慕蓉《乡愁》的意象是一支清远的笛、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诗人借哀怨悠长的笛声抒发了对故乡绵绵不断的情思,借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喻自己永不老去的思乡情结,离别时间愈长,思乡的感情之树愈茂。两首诗都用了多个意象来寄托自己思乡的感情,把分离后的怅然迷惘和无尽的思念抒发得淋漓尽致。

其次两首诗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余光中的诗(以下称余诗)在形式上很整齐,具有建筑的美。全诗四节,各节结构都相同,字数也相同,而且形式也都一样,这样从整体上看就显得句子齐整,结构紧凑和谐。开头一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形式上定下了模式。以下三节的句式都与此相同,这样就形成了回环复沓的形式,在音节、节奏方面也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读起来确有音调和谐之美。席慕蓉的《乡愁》(以下称席诗)在形式上虽然没有余诗那般整齐匀称,但也另有一番情趣。开头一节仅两句,字数相同,形式整齐,内容连贯。第二节的第一句较长,第三节中间一句较长,整首诗显得参差不齐、错落有致,避免了呆板划一的句式。

再次语言风格也各具特色。余诗语言朴素,生活气息浓,完全口语化,诗中多用叠字,读起来感到自,亲切,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愉悦感全诗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侃侃叙说着思乡的故事,从小到老,时间愈久思乡愈切。席诗在语言上较为讲究,清远的笛、模糊的怅惘用词典雅而富有诗意。就是常见的用语,也被诗人诗化了,那没有年轮的树、有月亮的夜晚都是从日常用语中提炼出的妙语,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一种似曾相识却不是的感觉。

(张祺)

3.学生自读资料,找出自己的比较与资料中的比较有何异同。

4.启发学生说出资料上没有的内容。

四、下发两首写乡愁的诗,要求任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

月之故乡

彭邦桢(台湾)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

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乡色酒

舒兰(台湾)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还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五、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有可能的话写成鉴赏性文章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122@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门文章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