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
《咏竹》是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竹子是古人创作诗歌的风云参照物,文人骚客钟爱于竹子,但是王安石在本作品中通过托物言志的方式将自己的宝贵品质通过竹子展示出来,所以在读咏竹时,发现读竹如读人,读人又有竹影,可谓是达到了另外一个高境界。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翻译:
人们钟爱竹子是因为它直而且有节,且出生就很清瘦,就算老了竹子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坚硬,越来越刚强,深受人们的赞美。
竹子和蒿草蒺藜等一样受到雨露的滋润,但是最后竹子变得如松柏一样傲然挺立,即使在寒冬依然坚挺。
解析:
《咏竹》这首作品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诗人对于竹子高度颂扬,颂扬其刚正不阿,颂扬其就算在寒冬也勇于与严寒抗争,不畏惧风雨亦不畏惧霜寒,从而表达了诗人不折不挠的坚韧精神与宏伟博大的政治抱负。
古往今来,咏竹作品不在少数,竹子也成为了诗坛中的风云物,文人骚客分别对争相赞叹其气节。而王安石的《咏竹》却一波三折,一个不一样的咏竹诗映入眼帘。先描写其先天不足,后来还描写了后天环境的恶劣,但是竹子没有被这些因素所压倒,它勇于反抗,最终成大器。
这首咏竹不像往来作品,与松竹梅三友出现,而是通过这种形式展现一个不一样的竹。
浣溪沙
《浣溪沙》是王安石的一首词作品,出自《全宋词》,全名叫做《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这首作品创作于1076年后,1076年是王安石作品的转折点也是其分界线。1076年,王安石二次被罢相,二度受挫后的王安石年事已高,于是就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而这首《浣溪沙》就是创作于隐居时期。
原文: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翻译:
家中的庭院有百亩大,但是一半都长了青苔,门口的小道也被沙子所全部掩埋,那条蜿蜒的小溪流也被沙子铺满了。喜欢山水喜欢闲适生活的还有几个会来呢?秋去春来,坐落在小院中的回廊异常的安静,远看山上种着的桃花还有溪边中着的杏树,三三两两的挨在一起。花开花落究竟是为谁呢?
解析:
《浣溪沙》这部作品从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寂寞与哀愁之感,诗人将自己比喻成桃花和杏树,为谁开为谁落?这段时期王安石的作品大都是描绘大自然景色的,所以都是较为闲适之作,如《渔家傲》、《清平乐》、《菩萨蛮》等作品。
但是这部作品却与其他的词作品不一样,首联讲述百亩庭院都被青苔所铺满了,则说明了诗人没有心情去处理这个青苔,以前这大庭院中都是人,门庭若市,现在青苔都爬满了,却再无人问津,有空了还有谁能来呢?画面之凄惨。再看山上的桃花,再看那溪边的杏树,开的再美也没人会来欣赏?诗人以花自喻,落寞伤感呼之欲出。
岁晚
岁晚是北宋作家王安石的一部作品,王安石北宋年间的人物,不仅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字介普,老家是抚州临川。王安石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在其天赋上加上后天的良好教育,王安石是一个有名的才子。1042年,王安石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活。此后,王安石辗转于各地,任职地方官吏,为官期间,关心民间疾苦,兴修水利,扩办学校,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在政治上颇有贡献。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受到了重用,官至宰相,开始了王安石变法,但是最终遭到了官僚地主的强烈反对,最终变法失败,王安石也辞官隐居。
王安石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很大的贡献,其的诗词在文坛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如《岁晚》就是王安石作品的作品之一。
原文:
月映林塘澹,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
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解析:
《岁晚》是 一首五言律诗,出自王安石之笔。岁晚原是用来形容时节的,一年有24节气,立春是一年的第一个节气,但是这个节气却又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有时晚来有时早来,时而出现在农历的年初阶段,时而出现在农历去年的年末,而出现在上一年年末的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岁晚,也就是年末的意思。
而作品中的岁晚指的是阴历9月时节,这个阶段菊花盛开,一派秋意盎然。
原文翻译:
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池塘,清幽而祥和,风微微吹来已经有点寒意,但是却夹杂着欢声笑语。
弯腰观赏着水池里的水,青绿而明净,停下脚步静静伫立在这片幽香中。
带上孩子去赏秋天新开的菊花,带上老人泛舟户上。
这段时光让我流连忘返,一年即将结束了,时光易逝让人越发想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