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滕王阁序》说课稿
一、说教材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古代抒情散文 。通过高一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本单元的主要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领略文言作品在抒情、叙事中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
(一)、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二)、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之美;
(三)、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
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和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
会赏析景物描写,掌握一定的赏析技巧。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句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的途径)
对于文言文教学,必须以诵读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诵读和讨论这两种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计划分三课时
布置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在完成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后,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以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积淀了五千多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江南三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大家知道是哪三楼吗?
生答: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
古代文人墨客对这三大名楼都有题诗。大家都知道哪些?
生答: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同时设计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二)相关内容介绍
1、解题:介绍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及作者背景,促进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
(三)诵读品析,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
1、听flash朗读,明确断句和读音,把握句子的节奏,体会骈文在句式和音韵上的特点。
2、初步感知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遇到问题,小组内协作解决,老师在旁指导明确。)
3、在下列提示下将文章划分层次,明晰文章思路。
【提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往往是文章展开的依据。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大家速读课文,看文章各段是怎样扣住题目层层展开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写作思路,从而尽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理清文章思路
先由学生齐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问题:本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成的?(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思考。)
通过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本文先写洪州之美。接着介绍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滕王阁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富庶祥和的生活场景。并由此写到宴会的盛况,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即仕途坎坷却依然积极乐观的情怀,最后述说身世,谢主引宾。
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以及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 设计说明:本文词语丰富而生疏,典故繁多,学生理解确实有难度,但教材注解十分详细,教师不宜讲读,因此让学生在课前借助注释通读全文十分必要。同时,将此问题放到课堂上,提供了学生间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对解答过程的必要监控与及时指导,增强了学习效果。
(五)赏析重点段落(2、3段)
1、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作者按照怎样的思路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其周围的风光。
2、学生先朗读这两段,划出描写滕王阁的宏伟构筑及周围美丽秋景的句子。然后讨论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3、学生仔细品味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选景象的特点及所描写的意境的特色,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注意语言要有文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法和讨论法,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之美。
(六)探究重点段落(4、5段)
1、找出文中表现王勃情感变化的句子。
2、这是设在胜地的一次盛会,这是有胜景助兴的一次盛宴,此情此景之下,作者却兴尽悲来,他悲什么?
3、兴和悲哪种情感才是王勃真实的内心世界?
4、有人说:这篇文章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除了悲情之外文章还流露了什么情感?请从文中找依据。
5、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以上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解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法和讨论法,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写作特点分析
分析下列四句,分析骈文的写作特点。
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句式错落,音韵和谐
2、骈俪藻饰,文辞华美
3、多用典故,简练含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句子,把握骈文的写作特点。
(八)、总结全文,感受不同层面的审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辞藻,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壮丽的山川美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情感。
1.物质层面(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2.文字层面(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语言的内容和情势美)
3.哲理层面(让同学们对王勃作出评价,与同学们一路探究人生未来) ? 设计意图:通过对全文的总结,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审美层次,从而实现新课标对学生的更高要求。
(九)、拓展延伸
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遇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
设计意图: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达到教文育人的目的。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是对学生迁移、整合和探究能力的拓展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1):扣“洪府” ——赞地之灵秀,述宾主之美
(2-3):扣“秋日登阁”——绘山川美景,叙人烟富庶
(4-5):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6-7):扣“别”——感知己难遇,叹盛宴难再
设计说明:紧扣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洁直观,便于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
篇二:滕王阁序说课稿
一、说教材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第五册文言文单元中的古代散文单元。通过高一和高二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本单元的单元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领略文言作品在抒情、叙事中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一是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二是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之美;三是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我把本课的重点设定为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和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难点是学会赏析景物描写,掌握一定的赏析技巧。
三、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名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点拨、归类法(如解读词语时,多以练习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点拨总结,以巩固旧知,积累新知)。
3、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途径。)
对于文言文教学,必须以诵读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诵读和讨论这两种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布置课前预习:借助解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在完成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后,我对我的课堂作以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为吸引学生,引起兴趣,我设置了如下的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大家知道是哪四楼吗?
古代文人墨士都有对这四大名楼有题诗,大家学过有关崔颢的《黄鹤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关黄鹤楼的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有关岳阳楼的有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有关滕王阁的不知大家有没有读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子?它写的就是滕王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相关背景介绍(关于作者、关于滕王阁及文章的写作背景、骈文的文体特征和文章体裁)
(三)诵读品析,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
1、熟读课文 —— 听录音,明确断句和读音,把握句子的节奏。
2、 初步感知课文,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遇到问题小组内协作解决,老师在旁指导明确。)
3、 将划分层次,明晰文章思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往往是文章展开的依据。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大家速读课文,看文章各段是怎样扣住题目层层展开的?
(四)理清作者思路;
先由学生齐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本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成的?(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思考。)
通过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本文先写洪州之美。接着介绍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滕王阁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富庶祥和的生活场景。并由此写到宴会的盛况,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即仕途坎坷却依然积极乐观的情怀,最后述说身世,谢主引宾。
本位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以及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设计说明】本文词语丰富生疏,典故繁多,学生理解确实有难度。但教材注解十分详细,教师不宜讲读,因此让学生借助注释通读全文十分必要。同时,将预习放到课堂上,提供了学生间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对预习过程的必要监控与及时指导,增强了预习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在学生通过注释自己翻译的基础上,老师明确全文译文并对段落简要分析。
二、重点赏析第四五自然段时,设计如下导入
情词并茂是滕王阁序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的根本原因。这篇散文抒发了王勃什么情感?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美文,走进王勃的内心世界。
三、为了分析本文流露的情感,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1找出文中表现王勃情感变化的句子。
2讨论概括作者为什么 “逸兴遄飞”?
4 这是设在胜地的一次盛会,这是有胜景助兴的一次盛宴,此情此景之下,作者却兴尽悲来,他悲什么?
5 有人说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是这篇文章的本质。王勃为什么会有这诸多感慨的呢?学生通过学案和手中的资料更加了解王勃的身世生平及写作背景。 6 兴和悲哪种情感才是王勃真实的内心世界?
7 有人说:这篇文章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除了悲情之外文章还流露了什么情感?请从文中找依据。
8 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以上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解决。
【设计说明】通过关键句的朗读,领悟文章的主题在于抒发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忧伤但不消沉
课堂小结:“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那个才华横溢的王勃,那个壮志凌云的王勃,那个怀才不遇的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不知他的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不知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
四、知识迁移
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
[设计说明]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文育人。这个开放性的题目,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是对学生迁移、探究和整合能力的拓展延伸。
第三课时
一、写作特点分析:
①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
②骈俪藻饰,文辞华美 ;
③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二、名句警句品味
1.让同学们找出本人喜欢的句子。
2.重点分析部分有特点的句子。
例:
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增补: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在讨论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写景的句子和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要读出情感,如:读“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要读出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语调要昂扬、高亢。
三、总结,感受不同层面的审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辞藻,撑到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壮美的山川美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情感。
1.物质层面(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2.文字层面(感受故国的语言魅力,体会语言的内容和情势美)
3.哲理层面(让同学们对王勃作出评价,与同学们一路探究人生将来)
四、作业
1、按要求背诵默写。
①后人常用来形容“怀才不遇”的名句是—————
②后人常用来表达坚持气节的名句是————
③相似于“亡羊补牢”义的名句是————
2、仿照课文中句式,写对偶句
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
B:见秋水之浩淼 —————
[设计说明]落实背诵,落实名句的运用。训练仿写加强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课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依据,所有的方法实践、能力培养都离不开文本,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把握文章结构,了解课文的内容,我设置了紧扣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扣“洪府” ——赞地之灵秀,述宾主之美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绘山川美景,叙人烟富庶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感知己难遇,叹盛宴难再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教学设想。
篇三:滕王阁序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滕王阁序》
说教材地位:
滕王阁序是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古代抒情散文。其中《归去来兮辞》淡泊恬静,《滕王阁序》典雅华美,《逍遥游》想象瑰丽,《陈情表》质朴自然。王勃的《滕王阁序》更堪称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所以要通过诵读感悟,掌握方法,领略情趣,把握主旨等方面进行学习。
说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必修二的古代散文,已初步具备了赏析语言、品味意境、把握情感的能力。学了本单元第一课《归去来兮辞》后更是大体了解了古代抒情散文的风格特点和鉴赏方法,因此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展开。
我的教学目标分为两个方面:
1.诵读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新课标建议散文教学应加强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腾王阁序佳句荟萃,王勃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正确理解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积极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说教学准备: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经典骈文,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理解困难,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充分必要的预习,读准字音、诵读把握准节奏、疏通文意,理解典故,;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说教学方法
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①诵读鉴赏——反复诵读,指导方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朗读,采用范读齐读自由读,男女生分读,前后排分读、推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培养诵读感知能力。
②讨论探究——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分析感悟,总结规律。(课前分组,,课堂竞赛,课毕评价),让组与组之间为荣誉而战,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③点拨指导——展开联想,拓展思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将按以下程序进行:
认真审读,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把握情感—咀嚼涵泳,品味语言——知人论世,拓展延伸——解决疑问,共同分析。
教学过程:
我的导入语这样设计
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
(此导入环节运用滕王阁的对联,意在创设优美典雅的氛围,调动学生情绪。)
第一环节:认真审读,整体感知
教师从标题切入介绍序言的文体特点,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别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开篇整体介绍,结尾总结陈词,中间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让学生齐读首尾段归纳验证。完成第一环节。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序言的文体特点,去粗取精,快速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是2-6段)
第二环节:理清脉络,把握情感
教师配乐诵读2-6,并预先设置问题。
1.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让学生作答。
提示: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此环节教师范读,以情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大体感知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情感走向,为下一步的赏析作铺垫)
请自由诵读出情感的变化,几位同学展示一段,同学评价,老师指导诵读技巧。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情感变化的原因。
提问1.)作者为何高兴?学生自由作答
提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时作者高兴不已。(2-3段美景)
第三环节: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男女生分读2-3段赏析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小组研读交流展示) 方法提示:
1.品味意象
2.描述意境
3.赏析手法
4. 对比诗句
(新课标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此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读出自己的发现,在学生大量的赏析实践后总结散文鉴赏的方法,)
举例: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色彩的浓淡对比,。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动一静
3.渔舟唱晚、、、、虚实相生
教师引导思考:
王勃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众多景物鲜活灵动,景如此之美,作者为何又由兴转悲? 前后分排读鉴赏4-6段,
提问:
1.用原句来作答。教师引导归纳。
(要求用原句,引导学生亲近文本,紧扣文本,披文入情,不做无源之水的解读,归纳总结培养整合信息概括语段能力)
(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
(2)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
(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
(4)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
提问2.)联想情感类似的诗句?展示相关链接
答: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此课外连接环节意在让学生回顾旧知,同时开拓视野,加强积累,对文章作更丰富的解读。)
提问3.)面对如此境遇,王勃又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学生自由作答,教师指导,让学生再诵读欣赏。
教师作结: 文以情胜,这些文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引人共鸣,是因为王勃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门,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失望与希望兼有,痛苦与追求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板书)
4.为何王勃能将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感人?
第四环节:知人论世,拓展延伸。
(介绍王勃的经历)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干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要学会知人论世,正确全面地理解作者的感情)
拓展延伸: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50字,一种修辞,交流展示,
(学生感受品读文章后,内心的情感体验非常丰富,教师要让学生及时捕捉这些感受,诉诸笔端。此练笔环节意在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文育人。同时学习王勃优美典雅的语言风格)
第五环节:解决疑问,共同分析
让学生对于课文的其他的问题提出来,学生和老师共同分析解答。
完成五个教学环节后,评出优秀小组加以表扬。
老师这样总结整节课:知己难遇,怀才不用。执著理想却遭遇挫折,面对人生困境,年轻的王勃没有逃避,没有沉沦,而是接受挑战,他的理想更加坚定,他的斗志更加昂扬,他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些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
布置作业:体会《滕王阁序》的山川美景哲理名句,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改写成现代散文。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作业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思考人生、规划人生,促进其全面发展)
篇四:《滕王阁序》说课稿
一.说教材
《滕王阁序》位于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二课。本课是一篇骈体文性质的抒情散文,骈体文的文体特征和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2)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3) 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分类积累文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志寸高远、穷且益坚的精神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 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2)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3) 培养志寸高远、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
了解对偶与用典
四.说教法学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都会用到,最重要的是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教与学都落到实处。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文本所处位置及内容含量,我将使用两个课时讲授本文,第一个课时着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第二个课时重在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大家都学习过的人教版必修七年级所学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引出对王勃的介绍。学生对王勃并不陌生,在课前又查阅过相关资料,此处就由学生起来讲述,教师补充。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2. 全班齐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错误,学生读后找出文中写景段落(2、3)。此处按照长文短教,难文精教的原则,不求面面俱到,重点让学生掌握积累文言知识的方法,在继续学习中举一反三。
教师按照“重点实、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固定/特殊句式”六大类范讲第2段。
例: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3. 全班诵读第3段,之后同桌之间讨论或个人独立查阅资料,按照老师范讲第2段的模式,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第3段的学习。
学生课下在笔记本上独立完成课文剩下段落文言知识的积累,此项任务要列入课外作业,教师要及时检查,并作出负责的反馈和评价,可结合本册书后面“梳理探究”模块中《文言词语和句式》来讲解,使学生养成习惯。当然,这个好习惯最好从初学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时就要养成,长期积累,必出成绩。
4. 全班齐读2、3段,乘胜追击,试着背诵,减轻课下背诵负担,同时巩固加深已学知识。
第二课时
1.全班背诵2、3段,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滕王阁序》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和深厚的语言功底,板书“四美”:
远近变化之美
四美 上下浑成之美
3. 在讲“四美”时,带领学生品味本文富有特色的语言,就此引入对骈文知识的讲解。
骈体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用杂言,所以唐宋以后也称骈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在于: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
(1)语句方面的特点:骈偶与“四六”(可联系必修一中“梳理探究“板块中《奇妙的对联》一文进行讲解分析)
A.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例如:披绣闼,俯雕甍。
B.“四六”: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①四四;②六六;③四四四四;④四六四六;⑤六四六四。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
(2)用词方面的特点:用典与藻饰
藻饰在讲述“四美”时我们已领略一二,至于文中随处可见的用典,一见作者之才,二显作者之情,那么作者究竟抒发了怎样的情呢?
4.生齐读4、5、6段。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
A组学生整理第4段典故,发现“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B组学生整理第5段典故,归结“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C组学生整理第6段典故,明确“在恭维中表达知遇情怀”。
5.总结:文章抒情部分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悲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厚望。这也正是本文的可贵之处,由此我们也可挖掘出三类写作素材(这也是我对解决当今学生所头疼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的一次探索),并要求学生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写成周记:
(1)素材一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少有奇才。他六岁就会写文章,9岁读颜氏《汉书》,写《指瑕》一文,指出颜注的错误,受到长辈先生们的称赞。14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做沛王府修撰。 乾封初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对《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也受累贬为交趾令。可以说王勃短暂的一生,挫折不断,他渴盼施展才华,渴盼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但世态炎凉,遭遇挫折的人却往往感到别人在远离自己,于是王勃那种孤独无依、愤懑悲凉的心情,在《滕王阁序》中流露了出来。
写作应用
①自古圣贤皆寂寞
②千里马与伯乐
③不拘一格降人才
④人才与社会等
(2)素材二
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困难执著地去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自励志节,不甘沉沦。王勃就是这样,怀才不遇,屡遭挫折,不自暴自弃,难能可贵。
写作应用:
①逆境成才
②身处逆境不坠青云之志
③自励志节,不甘沉沦者赞
(3)素材三
在滕王阁宴会上,王勃没有过分渲染个人的痛楚,而是借冯唐、李广等到名人来安慰自己,也安慰天下失意之人,并且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来勉励同仁。
写作应用:
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②心态
③人心最坚强
④失意不失志等
(4) 素材四
王勃写的《滕王阁诗》通过对滕王阁昔日盛景和今朝衰落的对比描写,抒发了自己对韶华易逝的感慨之情,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的心愿。 写作应用:
①入世与出世
②建功立业,流芳后世
③追求
④人生的境界
⑤人不能失却抱负
⑥向上是人生的动力等
5.课后作业:学生整理本文成语、典故。
六.说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立足文本,重点突出,克服琐细与面面俱到;同时又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加强积累,力图让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厚积薄发,游刃有余,同时也从作者的精神境界中得到陶冶和升华!
《滕王阁序》的用典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篇五:滕王阁序说课稿精典实用
说教材地位:
滕王阁序是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古代抒情散文。其中《归去来兮辞》淡泊恬静,《滕王阁序》典雅华美,《逍遥游》想象瑰丽,《陈情表》质朴自然。王勃的《滕王阁序》更堪称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所以要通过诵读感悟,掌握方法,领略情趣,把握主旨等方面进行学习。
说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必修二的古代散文,已初步具备了赏析语言、品味意境、把握情感的能力。学了本单元第一课《归去来兮辞》后更是大体了解了古代抒情散文的风格特点和鉴赏方法,因此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展开。
我的教学目标分为两个方面:
1.诵读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新课标建议散文教学应加强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腾王阁序佳句荟萃,王勃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正确理解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积极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说教学准备: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经典骈文,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理解困难,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充分必要的预习,读准字音、诵读把握准节奏、疏通文意,理解典故,;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说教学方法
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①诵读鉴赏——反复诵读,指导方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朗读,采用范读齐读自由读,男女生分读,前后排分读、推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培养诵读感知能力。
②讨论探究——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分析感悟,总结规律。(课前分组,,课堂竞赛,课毕评价),让组与组之间为荣誉而战,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③点拨指导——展开联想,拓展思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将按以下程序进行:
认真审读,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把握情感—咀嚼涵泳,品味语言——知人论世,拓展延伸——解决疑问,共同分析。
教学过程:
我的导入语这样设计
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
(此导入环节运用滕王阁的对联,意在创设优美典雅的氛围,调动学生情绪。)
第一环节:认真审读,整体感知
教师从标题切入介绍序言的文体特点,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别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开篇整体介绍,结尾总结陈词,中间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让学生齐读首尾段归纳验证。完成第一环节。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序言的文体特点,去粗取精,快速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是2-6段)
第二环节:理清脉络,把握情感
教师配乐诵读2-6,并预先设置问题。
1.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让学生作答。
提示: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此环节教师范读,以情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大体感知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情感走向,为下一步的赏析作铺垫)
请自由诵读出情感的变化,几位同学展示一段,同学评价,老师指导诵读技巧。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情感变化的原因。
提问1.)作者为何高兴?学生自由作答
提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时作者高兴不已。(2-3段美景)
第三环节: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男女生分读2-3段赏析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小组研读交流展示) 方法提示:
1.品味意象
2.描述意境
3.赏析手法
4. 对比诗句
(新课标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此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读出自己的发现,在学生大量的赏析实践后总结散文鉴赏的方法,)
举例: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色彩的浓淡对比,。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动一静
3.渔舟唱晚......虚实相生
教师引导思考:
王勃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众多景物鲜活灵动,景如此之美,作者为何又由兴转悲? 前后分排读鉴赏4-6段,
提问:
1.用原句来作答。教师引导归纳。
(要求用原句,引导学生亲近文本,紧扣文本,披文入情,不做无源之水的解读,归纳总结培养整合信息概括语段能力)
(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
(2)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
(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
(4)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
提问2.)联想情感类似的诗句?展示相关链接
答: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此课外连接环节意在让学生回顾旧知,同时开拓视野,加强积累,对文章作更丰富的解读。)
提问3.)面对如此境遇,王勃又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学生自由作答,教师指导,让学生再诵读欣赏。
教师作结: 文以情胜,这些文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引人共鸣,是因为王勃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门,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失望与希望兼有,痛苦与追求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板书)
4.为何王勃能将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感人?
第四环节:知人论世,拓展延伸。
(介绍王勃的经历)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干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要学会知人论世,正确全面地理解作者的感情)
拓展延伸: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50字,一种修辞,交流展示,
(学生感受品读文章后,内心的情感体验非常丰富,教师要让学生及时捕捉这些感受,诉诸笔端。此练笔环节意在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文育人。同时学习王勃优美典雅的语言风格)
第五环节:解决疑问,共同分析
让学生对于课文的其他的问题提出来,学生和老师共同分析解答。
完成五个教学环节后,评出优秀小组加以表扬。
老师这样总结整节课:知己难遇,怀才不用。执著理想却遭遇挫折,面对人生困境,年轻的王勃没有逃避,没有沉沦,而是接受挑战,他的理想更加坚定,他的斗志更加昂扬,他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些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
布置作业:体会《滕王阁序》的山川美景哲理名句,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改写成现代散文。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作业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思考人生、规划人生,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