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原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后杞菊赋》苏轼原文翻译赏析

苏轼 时间:2019-03-25 我要投稿
【www.datangwenhua.cn - 苏轼】

文言文《后杞菊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后杞菊赋》是北宋苏轼作的一篇“自嘲”散文,写于诗人任密州太守期间。文章记述真切,议论风生,颇有谐趣。表达了作者心胸豁达,超然物外,以洒脱的态度对待困难,表现了不羁心于外物。此文后被诬为讥讽朝廷减削公使钱太甚,成为“乌台诗案”罪证之一。

【原文】

天随生自言常食杞菊。及夏五月,枝叶老硬,气味苦涩,犹食不已。因作赋以自广。始余尝疑之,以为士不遇,穷约可也。至于饥饿嚼啮草木,则过矣。而予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衣食之奉,殆不如昔者。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廷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然后知天随生之言可信不谬。作《后杞菊赋》以自嘲,且解之云。

“吁嗟!先生,谁使汝坐堂上,称太守!前宾客之造请,后掾属之趋走。朝衙达午,夕坐过酉。曾杯酒之不设,揽草木以诳口。对案颦蹙,举箸噎呕。昔阴将军设麦饭与葱叶,井丹推去而不嗅。怪先生之眷眷,岂故山之无有?”

先生听然而笑曰:“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或糠覈而瓠肥,或粱肉而墨瘦。何侯方丈,庾郎三九。较丰约于梦寐,卒同归于一朽。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

【注释】

(1)天随生:唐陆龟蒙(?一881)字鲁望。姑苏(今苏州)人。自号天随子。

(2)自广:自宽。

(3)胶西:即密州,治所在今山东省诸城。

(4)刘廷式:通守,即通判。刘廷式,齐州人。未及第时,议娶其乡农家女。廷式及第,而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廷式笑却之,竟娶盲女。东坡有《书刘廷式事》。

(5)酉:十二时辰之一。酉时相当于现代的17点至19点。这里是说,下午很晚才散衙。

(6)噎呕:喉塞作呕。

(7)阴将军设麦饭,井丹推去不嗅:阴将军:阴就。《后汉书·列传七十三》:“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也。建武(东汉光武年号)末,沛主(刘)辅等五王居北宫,皆好宾客,更遣请丹,不能致。信阳侯阴就,光烈皇后弟也,以外戚贵盛,乃诡说五王,求钱千万,约能致丹。而别使人要(邀)劫之。丹不得已,既至,就故为设麦饭葱叶之食。丹推去之。曰:‘以君侯能供甘旨,故来相过,何其薄乎?’更置盛馔,乃食。”

(8)听然:听(yin),张口笑也。

(9)糠覈而瓠(hù)肥:《史记·陈丞相(平)世家》:“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音核,粗屑也)耳’。”瓠肥:喻胖而壮。《史记·张丞相列传》:“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从攻南阳。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

(10)粱肉而墨瘦:粱肉,指精美的餐食。墨瘦:[魏]明帝手诏与陈思王曹植曰:“王颜色瘦弱,何意耶?……今者食几许米?又啖肉多少?见王瘦,吾甚惊。宜当节水加餐。”(《太平御览》卷三七八)

(11)何侯方丈:《晋书·何曾传》:“[晋]陈国阳夏人。晋武帝践祚,进爵为郎陵公,性奢豪。务在华侈。食日万钱,犹目无下箸处。”方丈,一丈见方。“食前方丈”,是说肴馔布满面前,丰盛已极。语见《墨子》、《孟子》。这里省去“食前”二字,以对下句“三九”。

(12)庾郎三九:《南史·庾杲之传》:“杲之字景行,新野人也。解褐奉朝请,稍迁尚书驾部郎。清贫自业。食唯有韭薤、瀹韭、生韭杂菜。任防尝戏之曰:“谁谓庚郎贫?食鲑(xie鞋·吴人谓鱼菜总称,见《集韵》)尝有二十七种。”盖戏谐韭为九。三韭(九)为二十七种也。

(13)丰约:丰,富。约,贫。

(14)糗(qiu):炒熟的米·麦。这里代指粮食。

【翻译】

唐代陆龟蒙曾说过,他经常吃杞菊,一直到夏天五月,枝叶已经老硬,还是吃个不停。就此他还写了《杞菊赋》来宽慰自己。起先我也怀疑他的说法,觉得一个读书人,事业上不顺心,生活贫困一些,简省一些,也就差不多了。至于说到肚子饿到吃草木的程度,似乎也太夸张了。我做官做了十九年了,家庭日益贫困,衣食穿着,还不如以前。这次来到密州,想想饭总能吃饱,谁知厨房里冷冷清清,整日里愁眉苦脸的。随后每天和通守刘廷式沿着城墙,在荒废的菜园里找杞菊来吃,相对摸着肚子大笑,这才相信陆龟蒙说的话是真的,没有说错。于是写这篇《后杞菊赋》也来宽慰自己一下,并且做一些辩解。

“唉,先生。谁让你坐在堂上,还叫做太守。前有宾客请你吃饭,后有手下官员跟从。早上到衙门一直到中午,傍晚一直做到酉时以后,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喝过一杯酒,就是拿草木骗骗自己嘴巴。对着饭桌,时时皱起眉头,拿起筷子,却难以下咽。以前阴就将军拿麦饭与葱叶来招待井大春,井大春把饭菜推到一边,看也不看。奇怪的是你好像对草木之食情有独钟,难道你们家乡没有这样的草木!”

我听了之后,笑着说:“人生活在这世界上,就像手肘一样能伸直也能弯拢。什么叫贫困,什么叫富有?什么叫美艳,什么叫丑陋?有的人吃粗糠照样长得白白胖胖,有的人整天山珍海味却还是长得很瘦。何曾每天饭菜,花费万钱,虞杲子吃的,翻来覆去还是韭菜。这只是在梦里比较丰盛和贫寒,到头来还是一死。我以杞菊为食,春天吃它的苗,夏天吃它的叶子,秋天吃它的花和果实,冬天吃它的根,说不定我还能像子夏和南阳地方的人那样长寿呢。

【赏析】

苏轼写这篇赋的目的是“自嘲”,就是自我嘲笑。或者嘲笑自己无能,没有让同僚和老百姓生活得好一些?或者嘲笑自己的生活状态,一州之长不像个一州之长?或者嘲笑自己说吃杞、菊可以延年益寿,其实不过是自我安慰?他似乎处在一种矛盾中,想摆脱而又记挂着密州百姓,不忍心摆脱。苏轼的晚辈诗人张耒读了这篇赋以后,写了一篇《菊赋》,说轼到密州后“曾是不饱”,但他“不愠(恼怒),赋以自笑”。这里的“笑”是完全以苦为乐的笑,已失去苏轼自嘲的“笑”的本意。苏轼确有以苦为乐之意。[3]因食物的不足,用杞、菊来补充,这是事实。但说以杞、菊为主要食物,带有文学的夸张。这种夸张,表现了内心的苦闷和抑郁,其焦点是对新法不满。如果说这种不满还比较含蓄,那么,说饭桌没有酒就显得直截了当了新法限制酒的生产量和供应量,从节约出发,立意是可取的,只是尺度把握失当,问题就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但不管怎样,苏轼对密州大地和在密州大地上生活着的老百姓却始终情意眷眷,二者分得很清楚。相比之下,后者更令人感动。

苏东坡在这篇短文中,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观点很耐人寻味,一是“人生一世,如屈伸肘。”说的是人的一生几十年,就像人的手肘一伸一屈那么快,人生的短暂,没有必要去过分追求荣华富贵。二是何为贫富?何为美陋? “卒同归于一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管贫者、富者,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要走向死亡的,没有必要去过分追求富裕而贪腐。三是乐得“以杞为粮,以菊为糗。”

甘愿“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这就是说,他作为一个太守,为了和老百姓同甘共苦,也乐于用杞菊充饥,与民共渡灾荒,而决不搞贪腐。苏东坡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说明不论丰约贫富,都不免一死,“同归于一朽”的道理。

“西河”,指的是孔子的弟子子夏,也叫卜啇,活了一百岁。“南阳之寿”,典出《艺文类聚》卷八十一。南阳郦县有菊水,太尉胡广饮此水治好了多种疾病,近百岁才寿终。“西河、南阳之寿”讲的是长寿,用来说明以杞菊充饥,同样能够长命百岁!而没有必要去过分追求荣华富贵和财富的占有。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122@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门文章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