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原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诗经台的名人故事

诗经 时间:2019-03-25 我要投稿
【www.datangwenhua.cn - 诗经】

诗经台,位于饶阳县师钦村村南0.5公里处。清乾隆14年(1749)单作哲纂修《饶阳县志》记载:“毛苌宅在饶阳师钦村,村南有台,名诗经台,相传是当年毛苌讲经之台”,并载:“墓在饶阳南诗钦村”。相传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毛苌在饶阳师钦村生活了近四十多年,曾广招弟子,在这座台上传授、注解《诗经》。从此,这座诗经台成为神州文化的传播源头之一。

我们所以能够捧读《诗经》,延续和承接古老的神州文化,与毛苌先师的一生传播是分不开的,他的历史地位和功勋,受到历朝历代所推崇。可以说,没有毛苌的诗经台传诗,就不会有现在的《诗经》。毛苌对后世的影响,与这座诗经台紧密相连。河北省影响中国的一百件事的评选揭晓:“承前启后的《诗经》流传:毛公传诗”名列其中。

毛苌何方人士?史书关于毛苌最早的记载,最早可追查到东汉时期班固纂修《汉书儒林传》记载:“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博士”。只记毛公,没有记其名字和家乡。到三国陆玑的《草木鸟兽虫鱼疏》,乃说有大小毛公,大毛公为鲁人毛亨。小毛公为赵人毛苌。据世代传说,毛亨和毛苌位叔侄关系。北宋乐史纂修《太平寰宇记》记载:“苌,饶阳人也,今有住宅”。晚清吴汝纶纂修《深州风土记》记载:“毛苌宅在饶阳师钦村”。以上史料,均是对毛苌的记载。毋庸置疑,毛苌饶阳人。虽然也有些地方和史料证明是他乡人士,我不妨这样看待,也不是错,因为毛苌传诗,也曾到过很多地方,留下了很多历史故事和传说,经过了很多艰辛的生活。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听取李斯谗言,焚书坑儒,把天下的《诗》、《书》等诸子百家的著述一律烧毁,坑埋儒生。毛亨是秦朝的大儒,他,当年与李斯、韩非同是荀卿的得意门生。李斯嫉贤妒能,把以传《诗》为己任的毛亨视为眼中钉。李斯到处追杀毛亨,于是毛亨告别鲁国,带着刚刚九岁的毛苌颠沛流离,隐姓埋名,毛亨根据记忆传授毛苌《诗》。毛苌天资聪慧,过目不忘,当毛苌懂事后,紧接着向毛苌传授《诗故训传》。毛亨和毛苌避难山间林莽,行走大半个中原。最后毛亨年老多病,客死他乡。临终嘱托毛苌,要把《诗》传回鲁国,绝不能在自己手中中断几经几百年流传的文化之源。

秦末,刘邦在沛县起义。随后攻占鲁国、赵国故地,毛苌为避战乱,又开始了长途跋涉。他先来到邯郸鸡泽县投靠叔父的亲友,由于战争频发,也不能久居。于是北折古中山国,此国也岌岌可危,不能久留。最后远离尘嚣,去了五台山,寻找毛亨的出家朋友避难战火。五台山,是难得的清修之地。毛苌虽然一度远离了战乱的苦痛。然而叔父的嘱托一刻也不能忘。他绝不能让儒家的经典《诗》就这样隐藏在心里。通过佛门的修炼,他顿悟传《诗》书道:《诗》不仅属于鲁国,属于燕赵大地,还属于整个神州十方世界。于是,他叩拜文殊,立下誓言。重走燕赵之地,完成上天赋予的使命。

毛苌乘船沿滹沱河东行,途径饶邑(饶阳古城),见这里芳草萋萋,水路亨通,遍地桑林,民风淳朴。饶邑曾先后分属齐、晋、赵、鲁,这里文化底蕴丰厚,人们知书达理,是难得的修身之地。于是,他选择在饶阳城东不到六公里的一个荷花坑的村庄住下。他教会当地农民,按着季节时令种瓜点豆农业知识,还教会人们酿酒技术。人们对这位年亲人刮目相看。但是,毛苌心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向当地百姓传授《诗》。这样,十里八乡很多崇尚儒学之风的人们,慕名而来,经常聚集在荷花坑村庄,听毛苌传诗。

公元前191年,即汉惠帝四年,撤消了《焚书律》。当地村民非常欣喜,于是在荷花坑的村南不远处,修建了一座高台。一是避免水患,二是也为毛苌修建了一座《诗经》传播的高雅殿堂。毛苌就住在高台上。从此,随着毛苌传诗的影响越来越远,人们把这座高台称为“诗经台”,荷花坑村,慢慢也由诗经台出了名,也改了称谓叫做“诗经村”。诗经台的出现,成为了方圆几百里文人贤士向往的地方。毛苌也广招弟子,公开传授儒家经典《诗》,也就是后来人称为的《诗经》。

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封刘德为“河间献王”。据《饶阳县地理沿革》记载,战国时,饶阳属赵,河间属燕,故毛苌为赵人。在西汉初的百余年时间,有先后属赵国、河间国、河间郡。这样回应篇首,这就是为什么史书记载,毛苌是赵人的原因。当时的河间国的国都在乐城(今献县),距饶阳县诗经台不足一百里。自然,刘德这位修学好古的的开明君王,招揽学士,尽求善书,曾经礼聘再三,终于把毛苌接到了河间讲学,并封为“河间献王博士”。

汉武帝时,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大师毛苌更加受到尊重。为了纪念毛苌在诗经村传授“诗经”,诗经村把村名的“诗”字改为“师”,以表达世代要以毛苌为师,把“经”字改为“钦”,以表达对毛苌先祖的钦佩敬仰。这样,古荷花坑,又由诗经村变成了师钦村。直到现在,民间还把它习惯称为“诗经村”。现在的师钦村,还保留延续着古老的习俗,每年阴历四月二十八,都举办诗经台庙会,附近村庄的人们和来年赶考的学子都来寻访仙尊,祭拜毛长的陵墓。

饶阳诗经台历代都受到民间和朝廷重视。至光绪年间,当时诗经台面积约五十亩,正中坐落着一个高1。2丈、宽15丈、长30丈周围用二尺大青砖砌起的高台子。台上有三座大殿,分前后两院。前面有东西两殿,殿内有世代骚客文人留下的诗经手抄稿和题诗。还有《三孝女》塑像。后院有大殿一座,尖顶楼两层,底层厅内有玉皇塑像。

诗经台毁于上世纪日军战火和“文革”,现在只剩下了一个大土疙瘩。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122@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门文章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