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摩崖刻石,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经石峪花岗岩溪床,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经文刻于面积2064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自东而西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采用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原本全1卷、32分目、5172字,经刻只刻到15分目“特经功德兮”,计44行,每行125字或10字不等,凡2799字,字径50厘米。整个刻石没有落款,给后人留下了千古疑案。经刻历千余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击、游人践踏、捶拓无度,已残泐磨灭过半,现仅存经文41行、1069字(包括可认读的残字和双勾字)
其字径大小亦有差别,字径大50厘米,大多数为竖纵约三十五厘米,横宽四十至六十厘米。书体以隶为主,富于变化,间有篆、楷、行草意。用笔苍劲古拙,纵逸大度,结体奇特,斜倚相生,充满个性。清扬守敬《学书迩言》曰:“北齐《泰山经石峪》以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纡徐容与,绝无剑拔弩张之迹,擘窠大书,此为极则。”站在高崖俯视大字,肃穆端庄,与整个泰岱的神韵相融合。它的书艺之高,结体之大,规模之巨,自古罕见,堪称“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摩崖刻石,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经石峪花岗岩溪床,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经文刻于面积2064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自东而西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采用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原本全1卷、32分目、5172字,经刻只刻到15分目“特经功德兮”,计44行,每行125字或10字不等,凡2799字,字径50厘米。整个刻石没有落款,给后人留下了千古疑案。经刻历千余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击、游人践踏、捶拓无度,已残泐磨灭过半,现仅存经文41行、1069字(包括可认读的残字和双勾字)
其字径大小亦有差别,字径大50厘米,大多数为竖纵约三十五厘米,横宽四十至六十厘米。书体以隶为主,富于变化,间有篆、楷、行草意。用笔苍劲古拙,纵逸大度,结体奇特,斜倚相生,充满个性。清扬守敬《学书迩言》曰:“北齐《泰山经石峪》以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纡徐容与,绝无剑拔弩张之迹,擘窠大书,此为极则。”站在高崖俯视大字,肃穆端庄,与整个泰岱的神韵相融合。它的书艺之高,结体之大,规模之巨,自古罕见,堪称“大字鼻祖”、“榜书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