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原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金刚经说什么》的读后感

金刚经 时间:2019-03-25 我要投稿
【www.datangwenhua.cn - 金刚经】

千余年来,《金刚经》作为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在中国文化甚至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金刚经》是人类智慧的终极凝聚,是最为上乘的经文。南怀瑾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以浅显易明的解读及三十二首偈颂,对《金刚经》的主旨作出研究总结,其文深入浅出,得到读者的巨大共鸣。《金刚经》流传千年,社会上各种注释极多,整整一部经,始终围绕一主题,即“所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一切现象均为性空幻有。此一说高屋建瓴,较为难懂,南师用最通俗易懂的话,对经中疑难之处均作出详尽的解释剖析,从而揭开了《金刚经》的神秘面纱。

南师讲到,早在佛陀在世时,便告诉众弟子,在宇宙虚空中,像太阳系统一样的世界,是无量数、不可知、不可量,如恒河沙一样多。现代科学已经证实,宇宙中类似于太阳系、银河系的星系、星团,确实浩渺无数,不可度量。而我们人类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大可忽略不计,人类认为十分强大的烦恼牵缠在宇宙中看来,是那样地微不足道。佛的境界不同于普通人的境界,不是因其有多强的神奇法力,只是看问题看世界的角度不同,换言之,佛法不是什么奥妙理论,只是以更为宽广的视野为基,教给众人一些想开问题的方法,以便于使人平静应对各种现象,而不至于陷入思维的怪圈中受到来源于自己心理上的打击或伤害。

南师在书中有言:“家庭、父母、子女、夫妇相聚都不坚固,终归要分散的。佛经上常有一句话:聚会必有消散。聚拢的因缘完了,统统要分散。”这在日常中未免有些不合情理,然而,佛经中所讲的人之快乐,是常乐、清净,不随聚散离合而变化,人在正视世间事理并明了、接受的基础上,不因事物显现而喜,也不因事物完结而悲,超然于暂时性的悲喜之上,得到的却是通达、了然,始终如一的平静与恒乐。

“一个有大智慧、大气魄的人,自己的思想、妄念,立刻可以切断,就像香象渡河一般,在湍急河水之中,截流而过。”诚然,一个人思想做到随时安然是非常困难的,而如何把烦恼降伏下去,南师讲佛陀答得很轻松:“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就在这个时候,就是当下,一念之间,这么一宁静的时候,烦……已经不见了。如果硬要想一个办法把烦恼降伏下去,各种办法只会徒增心里烦乱。只要每时每刻,顺其自然,事情一来,心反映出喜怒哀乐,但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当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坐下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没有了。”南师用通俗的语言讲:“今天有一个人瞪了你一眼,害你夜里失眠,你早住在人家那个眼睛上了。任何境界都无所住,我们看着一边,那一边就如梦一样过去了,没有了^一切都不要去管它。”其实能伤害人们的,往往并不是事情本身,事情只显现了一刹那,而人的思想却可以将它无限延长。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归根结底,伤害人的正是自己的思想。

世间法的作风是,人们即使按佛陀教诲去布施,布施后也总想得到一定的好报,而佛法布施的真义是——布施,就是将所有的一切统统都放下,布施完了就完了,无施者,无受者,也无施事。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如此理解,我们为人民服务是自自然然的事情,服务完了就完了,就算没有回报,我们也同样去做。其实,真正的福报,本不在于各种暂时性的名闻利养,这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宠物一样,虽然能得到种种物质上的欢娱享受,却根本无谓自主智慧,如在车轮下丧命的宠物就数不胜数,因为没有智慧,其祸福完全操纵于他人或外物。能得到的一切有形之物终将毁坏,而真正的福报是大智慧的成就,是超脱了现实世界而得的大成就。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122@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门文章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