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原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课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范文

记承天寺夜游 时间:2019-03-25 我要投稿
【www.datangwenhua.cn -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

2、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3、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播放音乐《月光曲》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提示课题,板书)

你对苏轼了解多少呢?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读。

3.翻译。先小组合作翻译,解决字词障碍,再不懂可举手问老师。然后,指名翻译。

强调:“但……耳”翻译为“只……罢了”

4.(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和张怀民夜游承天寺。

(2)去夜游的一般会是什么人?

闲人。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给“闲”组词,并从文中找理由说说为什么?

悠闲、空闲、闲趣等

(4)用“我认为苏轼是一个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说话。

  三.品读赏析

月夜出游,别有一番情趣。那么,书画的境界,课文中表现在哪里?找出并读一读。

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明)。此时的我和张怀民俨然两条小鱼,自在地游来游去。

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结合“乌台诗案”背景,引导学生理解“闲愁”。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122@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门文章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