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原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顾城作品读后感2900字

顾城 时间:2019-03-25 我要投稿
【www.datangwenhua.cn - 顾城】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午后,邂逅心灵深处的对话,缘起于鹭江出版社的《顾城诗集》。

对顾城的印象,最初来自于舒婷。“你相信了自己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

诗如童话,是否就成了单纯面向孩子的天真的表达和想象呢?

有时确实是这样,你看,“烟囱犹如平地耸立起来的巨人/望着布满灯火的大地/不断地吸着烟卷/思索着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星月的来由·烟囱》)难道不是启发孩童想象的绝好教材?“在山石组成的路上/浮起一片小花https://它们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块的冷遇https://它们相信/最后,石块也会发芽/也会粗糙地微笑/在阳光和树影间/露出善良的牙齿”,(《小花的信念》)既有绝妙的想象、精彩的譬喻,也有坚定的力量和来源于简单思考的信心,已经成了一篇绝好的微型童话了。

可是,顾城最广大的读者,并不来自适合阅读童话的幼小孩童,更多的是成长中的年轻人。顾城的诗和人生,无疑也不是童话般那么纯净无瑕。如果说童话是清澈的小溪,顾城的诗,则是小溪迸发而成的激流。它动荡,它不安,有怀疑,有变幻,且寻找,且撞击;所幸,从未染为浑浊的泥水,而是始终保持着那一种清澈,可见底。

“我的诗/只是风/一阵清澈的风/它从归雁的翅羽下/升起/悄悄掠过患者/梦的帐顶/掠过高烧者的焰心/使之变幻/使之澄清/在西郊的绿野上/不断沉降/像春雪一样洁净/消溶”(《我的诗》)

顾城是一个保有童真最多的当代诗人,同样也是一个梦被破灭得最彻底的诗人。他的父亲顾工、姐姐顾乡,都是文坛诗坛的长青树。在家庭的影响下,他六岁即创作出第一首诗(由姐姐执笔),十二岁写下处女作《星月的来由·烟囱》,早期的作品中,充溢着的是“塔松和雨珠的故事,是云朵和土地的对话,是瓢虫和蚂蚁和私语”,梦幻、想象、憧憬是这一时期的主题。他赞美着世界:

“把牧童/草原样浓绿的短曲/把猎人/森林样丰富的幻想/把农民/麦穗样金黄的欢乐/把渔人/水波样透明的希望/把全天下的:海洋、高山/平原、江河/把七大洲的/早晨、傍晚/日出、月落/从生活中、睡梦中/投入思想的熔岩/凝成我黎明一样灿烂的/——诗歌”(《我赞美世界》)

多么壮丽的憧憬!闪耀着他小心灵里不屈的志向。词句中让人想见,他心中只有着那样美妙无比的世界。

他幻想着生命:

“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我被风推着/向东向西/太阳消失在暮色里https://黑夜来了/我驶进银河的港湾/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我抛下了/新月——黄金的锚”(《生命幻想曲》)

不由得赞叹,只有这样充满童话气质的诗人,才能写出如此瑰奇的旅程。

可是,他天性内向,更愿意独自面对泥土胜过和人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也由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动荡的世界,不安的躁动,深深刺着他的内心。十二岁那年(1968年)家中被抄,十三岁就随着父亲下放,就是回北京以后,还只得四处去工作,喂猪、掏阴沟、刨树根、给家具上漆、在高温炉边拌糖浆……什么样的活儿都干,如上紧发条的时钟,如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可越忙碌,他越怀疑,怀疑着自己工作的目的,怀疑着忙碌的意义,他觉得自己如同“刚进城的小树”一样,遭受着唾弃还不允许怀疑和申辩,他像“等待新的度量——平方米”的土块,不安而盼望,想象“周围是海,自己是旗”的世界,他仍然执拗地用黑夜赐予的黑色眼睛,去寻找光明,愿意“在冻土里梦想春天”,这时他疯一样地写诗,利用夜晚的时间不知疲累地创作,大都发表在七十年代末的各种报刊上,得到了众多的读者。比较容易引起共鸣的,大都如下这般短小而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

“阳光/在天上一闪/又被乌云埋掩https://暴雨冲洗着/我灵魂的底片”(《摄》)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https://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远和近》)

那一种迷茫和忧伤让人心疼,容易想起清澈而沉郁的海:

“爱我吧,海https://我的影子/被扭曲/我被大陆所围困/声音布满/冰川的擦痕/只有目光/在自由延伸/在天空/找到你的呼吸/风,一片淡蓝”(《爱我吧,海》)

“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https://我从北方的草滩上/走出,沿着一条/发白的路,走进/布满齿轮的城市/走进狭小的街巷/板棚。每颗低低的心https://在一片淡漠的烟中/继续讲绿色的故事“(《简历》)

用孩子的眼光和成长的思想去揣度周围的善意,把自己定位在“始终没有长大的孩子”、“黄昏的儿子”、“不想长大的孩子”,反映了这一时期他心中的迷惘和坚持。是的,他依然坚持,在坚持中坚信,“为了坚信,我怒目圆睁”。

而在1979年开始公开发表作品到1983年,顾城的诗作引起巨大反响的时候,并被冠以“朦胧诗派”之名,他的作品和本人都得到社会承认,使心中的兴奋得以激发,特别是结识了后来成为妻子的谢烨,世界在他眼中一下全部变得美好起来,引发了诗风上的明显变化,他的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明朗,开阔,仍然流动着纯净的灵气。

“我始终相信/人类不会这样灭亡/雨在谷物和新鲜的平原上飘撒/他们在密集地走动/紫云英在软软的墓地上生长/他们走动的姿态在渐渐改变/天空开始晴朗https://淡蓝色的天光,青春/闪在一个又一个少女脸上”(《在尘土之上》)

1987年开始的四处游历和讲学、访问,实现了顾城少时向孔子学习周游列国的梦想,这些经历也溶入他的笔下:

“铜色的云/透过空气中细碎的擦痕/你沉重地注视着/一切,沉默地爱着一切/——金红色的岸,倾斜的帆/广大平原上缓缓滚动的泥土/那些村落:草的、羊毛的/黄土的、粉墙乌瓦的/那些淳朴的青年和老人/那些温热的妇女孩子/那些不断生长/又不断收割的生命”(《铜色的云》)

如此细腻的描写,如此生动的想象,如此明净的气息,在其他当代诗人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出的。

可在这般美丽纯净的语句里,还是透露着他生命中无法挥去的那种迷惘和思虑:

“没有一只鸟能躲过白天https://正像,没有一个人能避免/自己/避免黑暗”(《熔点》)

他想要逃避,在某些不可能如愿的时刻,想要为自己的灵魂找“一个孤寂的住所”,甚至设想各种被-迫-害的可能性:

“我把刀给你们/你们这些杀害我的人/像花藏好它的刺/因为我爱过/芳香的时间/矮人矮子一队队转弯的队伍/侏儒的心”(《侏儒的心》)

他的想象太奇丽了,奇丽到他只愿在自己的想象里生活,而这使得他幻想中的生活遭到极大困扰。最终,他被自己的幻想所困,无法走出了。

其实,他始终也没想过,也没实现过这种走出。

1993年10月8日,年仅三十七岁的顾城,和妻子在新西兰激流岛双双辞世。他的死因,至今众说纷纾

“于是,人们相信了你/相信了雨后的塔松/有千万颗小太阳悬挂/桑椹、钓鱼竿弯弯绷住河面/云儿缠住风筝的尾巴/无数被摇撼着的记忆/抖落岁月的尘沙/以纯银一样的声音/和你的梦对话”

同为朦胧诗派重要代表诗人的舒婷,给顾城写下了这样的评价。确然,顾城的诗所给我们的,就是让我们相信了,有一个美妙无比的童话世界;虽然这个童话世界早已被证实是不存在的——这也正是顾城不得不逃避的理由,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有权利憧憬,并不断地去追寻梦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纯银一样的声音”,和世界对话,和他人、和自己的心灵深处对话。

因而,总会有一个这样的下午,打开书页便有美丽的诗从童话中倾泻流出,漂着李煜歌咏过的愁,携着黛玉扫落过的花,清澈地,荡涤着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122@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门文章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