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顾城以前了解的并不多,直到前一阵子海子的25周年祭,去图书馆借他的书,没找到,却无意间看到了《顾城精选集》。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深深被这个“童话诗人”所吸引,以致我阅读时不敢大声呼吸怕惊动了字里行间那纯洁、童真的心。
面对书页,我多么想穿越时间、空间去寻找他,到他身边去,与他共同营造一个童话的梦,可以让他继续做一个任性的孩子,继续为世人写出洁白如雪、没有一丝污染的诗句,让我们尘世之人也有幸一窥那种至纯、至真的美。然而他却早早的离开了我们,在,最好的年纪。
他那一代人和我们的民族一起经受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所有的真、所有的美都被赶尽杀绝,消失的无影无踪,顾城的诗因此而生,他用生命寻找着纯净的美和光明,就像诗中所写“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这盏灯指引他无畏地向前。
最著名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一句一千年一万年之后也还是经典吧,还有人在清冷的早晨或是慵懒的午后默默诵读,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寻找光明的先驱,每个时代都有对生命之谜不断探索之人,在这条道路上后继者们绵延不断,永远会有人如他那样希冀着: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我所渴望的美,是永恒与生命,”看到这句话的一刹那,我释然了很多,明白了我的那些闲愁别绪的由来,是的,我拥有生命,这是大自然的恩赐,然而生命是有限的,我没有把握能使它大放光彩,又知生命易逝,因此我又渴望永恒来给我无限的机会,让我慢慢掌控生命。可以看出人是多么的贪心啊,也许仅仅能够做人已是无上的荣幸,我们却还要求永生。但诗人也说了:永恒的美,奇光异彩,却无感无情;生命的美,千变万化,却终为灰烬。
永恒之人大多是些出世得道之人,超脱于凡尘琐事,斩断了七情六欲,非一般人所能为也,如我等之辈,生命的美在于它的不可捉摸、变幻多端,莫叹世事无常,这正是它美之所在,至于长生不老,实属妄想,也不必太过为此劳神伤心,白白耽误了美好时光,只需牢牢把握现在,全然融入生命的波澜壮阔中去,这一生足矣!
读顾城的诗最明显的是他那孩子式的单纯,这种单纯是人间的最美,你看: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这种单纯,这种可爱的思想是所有人都极其羡慕的,我想,顾城是幸福的,造物主赐予了他如此珍贵的礼物,他是宇宙的宠儿。
然而什么事都有两面性,在《简历》一诗中出现了: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我在一片淡漠的烟中,继续讲绿色的故事。也许孩子有自己世界的纯美,成年人也有他们的的欢悦,固执的不肯长大,缩在自己创造的脆弱的童话梦里,离世界太远,不切实际,也不符合人类生存法则,注定要毁灭。这样的人可敬可叹,敬其追求至纯至美,人人望而却步,独他有勇气探索,且不改初衷;叹其顽固,知己局限仍孤注一掷。也许,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也许,唯有如此才是给自己最好的交代;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