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苦难面前,多数人选择逃避,而苏轼是如何面对的?今天我们学习《赤壁赋》,一起来了解一下他面对苦难的态度
二、解题
师:这是一篇赋
Ppt出示:刘勰《文心雕龙》“铺采摛文”一段话
师:赋还有另一个特点,不过我们稍后再分析
(大家笑)
三、出示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体悟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
1.Ppt出示:字音正读
2生读(错误比较多,预习效果较差)
师:记住意思,字音就好记了
生齐读
2.Ppt出示:理解词语的意义
美人、舞、侣、友
生1解释
3.Ppt出示:理解语句的意思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虽一毫而莫取
生翻译
师强调:翻译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比如单独一个“红”,你敢翻译吗?
师强调:“且夫”什么意思?况且
4.师:请大家速读文章,找出文中体现人物情感的语句
Ppt出示: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 理清感情脉络
生2:第一段最后一句,“羽化而登仙”作者欢快得如神仙一般自由
师板书:愉快
师:这句是外在表现还是情感词语的句子?
生没回答(其他老师也一头雾水,不知他问的是什么问题)
师:其他同学的看法呢?
生2:“桂棹兮兰桨……天一方”这句表现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失落
师板书:悲凉
生3:“客有吹洞箫者……嫠妇”这句借客人箫声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暗含作者心情由乐转悲
生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表明他心里比较失落
生5:“肴核既尽……客喜而笑”表明作者最后又愉快了
师板书:喜
5.师:“愉快”在第一段中容易找到,大家把字用自己的情感读出来?
生6读第一段
他生评价
Ppt出示:文本探究 读第一段 体味人物情感
生7再读第一段
师评价:“飘”了吗?让它飘起来
师范读“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你看,飘起来了吧
生8再读喜欢的句子:我也喜欢“飘飘乎”(大家笑)
生8再读“飘飘乎”
师:你能不能再把第一段读一下
生8读第一段(好几处错误)
生齐正音纠错:兴、 斗牛
生9读“徘徊于斗牛之间”
师指导:应该读出高兴,就像唱歌一样音断气不断,气断意不断
生9再读“徘徊”句
师范读此句
生10再读“徘徊”句
师强调:诵读中要把握作者的情感
(“徘徊”一句读了5分钟)
6.师:在高兴的场景里面,苏子歌,客人和,客人吹起洞箫,但箫声悲凉,以至于苏子愀然,正襟危坐,何为其然也?请大家诵读一下第2、3段,找一下客悲的原因
生自由小声读
生11: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想而不见,表示自己离君王太远了,壮志未酬诗人其实是借客人说自己
生12:想到曹操一世枭雄,而今安在哉?
Ppt出示:赋形式上的特点 主客问答 主客一体
Ppt出示:文本探究 研读第四段 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7.生读第四段 短暂思考
师:苏子的内心有悲凉,他如何将悲转化为喜呢?大家自由朗读一下,思考这个问题
生自由朗读思考
3生回答
师小结:希望大家都能像苏轼一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多用达观的心态去面对
【评述】
一、教师的指令比较模糊,导致有的问题学生难于回答
二、诵读环节,一个“徘徊”就“徘徊”了5分钟,感觉老师在指导诵读上应该再下点功夫
三、Ppt中出示“主客一体 主客问答”是“赋”形式上的特点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四、老师讲的过多,导致拖堂
中语会阚老师评课
导向性评价
授课教师的优点:
一、以学生为本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自己体悟文本
教师只需恰当引导即可,让学生自己悟让学生充分展示,遇到新的课堂生成,先存疑,后解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评价,而不是老师做评价
二、重视诵读
重视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老师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文本初读要有,深读也要有诵读有利于培养语感,可以看出学生对语句的理解程度
三、言文并重
学生应该接受的是对语言的学习,对文学的鉴赏和人文熏陶
语言方面的学习,有注音、释义、句式句子的理解,还有炼字、炼句等
鉴赏方面的学习,要把握意象情感,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重视教学预设(对教学的整体设计)
设计环节有层次,逐步推进,逻辑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存疑能提前考虑,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有的学生在写作方面表现得相当精彩
五、重视积累
重视背诵所学的诗文,有的老师还注意对背诵思路的指导背诵教学还行该再强调,新课标重视人文素养和文学,各地有忽略积累的现象,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六、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作家、作品、文体特征方面的知识,应该注意
授课教师的缺点:
一、部分课没突出对文本本身内容的学习,或者突出不够,而是扩展太多在文本周围(接近文本,有联系)耗时太多,精力太大,有的甚至好几层次的扩展
古诗文理解本来就有难度,学生一般对文本理解不够,不应扩展太多
二、部分课对文本学习不扎实没能让学生把文本语句理解透彻就急于分析,有走环节、赶进度之嫌
这个缺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正:
(1)对语句的学习要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
(2)有相应环节落实对语句的理解考查,这个环节不能省略每句话都应该让学生理解,当然不是指逐句释义,有的用自己的话说就可以。
三、有的教师存在新型架空分析的倾向
把古诗文当白话文讲,问学生这,问学生那,不能让其深入理解文本,应该联系语句找答案(从哪一句看出来的?)。
四、教学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
每个老师都重视,但实现效果不尽如人意课堂设计应该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从初步感知到深入理解再到升华中间环节应该由易入深,由浅入深局部的设计也要好好考虑。
五、部分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用语不能恰如其分
该对就对,该错就错,该极好就极好许多老师一律用夸张性评价:太好了,非常棒!——不够平实。
六、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不够
有些课堂,预设性太强,生成性不够,老想把学生的思路拉到老师的思路上去比如,有的课堂学习目标出示太快,还没看清楚什么内容就过去了,读一读是不错的办法。
许多问题的提出没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更符合老师、成人的思考角度,老师又不能恰当引导,生硬拉到老师的思路上。
七、老师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巧的东西是雕虫小技,老师应该自己钻研教材重点难点,调控课堂。
还有的老师教学语言欠准确、精炼(太随意),教态随意,存在知识性偏差。
八、拖堂的问题
八个老师最长拖堂5分钟,课堂仓促结束的约有10位老师。
九、课堂启发诱导不够
几点建议:
一、自己对课文深入钻研最好,不要离不开教参。
二、分析课文的性质,哪些内容是必须的,哪些内容是可有可无的,课堂留余35分钟用来诵读、背诵,没有时间,删掉一些问题也要读一读。
三、学习目标应该准确,不要太宽。
四、把课文资料提供给评委。
五、小组讨论应该有价值,不要太滥,动不动就讨论,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不用讨论了。
六、有激情不等于太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