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原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手抄报图片

手抄报 时间:2019-03-26 我要投稿
【www.datangwenhua.cn - 手抄报】

阅读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日常,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丰富我们的内涵,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下面是关于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手抄报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

  读书的方法

(1)泛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

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2)精读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劝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6)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

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读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读书让我很快乐

书,是人类的好朋友。记得冰心奶奶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一定会感受到书给予你们的无穷快乐!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有幸参加晚报小记者团组织的读书沙龙讲座。听了这次讲座,我更感到读书真是要用心去赏读,用心去感悟其中的乐趣或道理。

听妈妈说,我一岁多时就对书感兴趣了。那时候,我话还没会说几句,就总是趁哥哥写作业时翻他的书包,把美术、语文等课本拿出来看画面。后来三岁了,我进了幼儿园,慢慢认了一点字,每天晚上,都把老师教的课文跟妈妈分享。我总爱抱着带拼音的儿童连环画,有感情地读给妈妈听。妈妈总笑道:“宝贝,你读得真醉人,你知道里面的道理吗?”我总是说知道:“刚才这篇是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太自私,那些小猴总是往自己家的方向拉,结果鱼儿一条也没网到。”

上小学以后,我时常不是抱着一本童话故事书,就是拿着一本作文书。久而久之,我喜欢上了读书。就这样,我从书中知道了许多知识,也从书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翻开《三国演义》,我知道诸葛亮的神通广大,神机妙算,为之赞叹不已:他读书破万卷,知晓天下事。诸葛亮给我的感悟是:拥有智慧,就是拥有财富,就是征服世界。读到《安徒生童话》里的《皇帝的新装》,那个喜爱穿新衣的皇帝被两个骗子骗得光着身体在行进队伍中出丑的情景,让我不禁捧腹大笑。当我读到《阿凡提的故事》,聪明的阿凡提用智慧制服那些买东西不给钱,专门剥削老百姓的势利富人时,阿凡提的聪明和勇敢特令我敬佩。

在书香飘溢中,我与诗人同行。我感受了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感受到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友情;体会到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122@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门文章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