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原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对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思考论文

论文 时间:2019-06-13 我要投稿
【www.datangwenhua.cn - 论文】

[摘要]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提到:“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回顾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思考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在区域空间上的聚集。城镇化过程既是经济转型过程,也是社会转型过程,是人类现代化过程的重要表现形式。具体说来,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在“十二五”时期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快”的发展时期。推进城镇化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一个国家要成功推进现代化,必须要成功推进城镇化。我们要从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来深入思考我国城镇化的相关问题。

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镇化以较快速度向前推进。如2005年-2008年,我国城镇化率由43.0%提高到45.7%,提高了2.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约0.9个百分点.此外,我国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城镇化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日益缩小,在1978年二者相差20.5个百分点,而到2008年差距缩小到4.3个百分点左右。其次,城市数量增加,形成若干城市群。如2007年我国大型及以上城市237个,中等城市151个,小城市267个,分别比1980年增加了432个、194个、89个。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增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城市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如东部地区的山东半岛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西部地区的呼包鄂榆城市群,东北地区的辽中南城市群等。再次,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这主要表现在我国城市的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人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如2007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55万平方公里,比1981年增加了2.88万平方公里;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7.1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20.4平方米。此外,城市交通、供电、绿化等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和谐宜居城镇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如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档次最高的移民社区———鄂尔多斯市罕台镇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这是农民与市民和谐共荣的新型城市片区。最后,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一定进展。“十一五”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改革并完善了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框架。

受惠于国家、地方的相关政策,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收入水平比以前显著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民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确实得到了很多好处。

当然,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的看到:我国城镇化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质量不是很高。虽然我国的城镇化迅速发展,但与处于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还显得比较滞后。

以2008年为例,我国城镇化率提高到45.7%,但这个水平还低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这45.7%的城镇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民工。其次,城镇体系尚不完善。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大中小城市结构还不合理。从国际经验看,大城市一般是聚集城镇人口最主要的场所,而我国大城市聚集的人口比例明显偏低。如2007年人口100万以上城市聚集的城镇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日本为48%,美国为43%,巴西为38%,我国仅有18%。由此可见,我国大城市聚集人口的比例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再次,城镇发展模式较粗放。主要体现在城镇的土地利用比较粗放。例如2007年我国城市人均用地面积达160.3平方米,大大超过了国家制订的城市人均占地100平方米的标准,更超过发展中国家人均占地83.3平方米的水平。此外,我国城镇发展还面临一系列资源环境的约束。如有些城市的空间拓展,受到土地资源不足的限制,还有些城市缺乏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最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较突出。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城乡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没有普遍地惠及到广大城乡居民。

相对于城镇的快速发展来说,农村发展还比较滞后,城市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还不是很强,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大部分农民工进城后无法承担城市较高的消费支出。

二、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要重点从以下方面来做:

(一)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

所谓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指二者在发展目标、发展阶段和发展速度等方面有机配合并保持协调,从而取得较好的发展绩效的过程。有关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城镇化过慢,工业化的发展将会失去动力;而工业化过慢,城镇化的发展将会失去依托。

只有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二者的又快又好发展。首先,要提高工业化质量,加快大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要从依赖国外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变,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提高工业化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大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要重点发展某些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其次,加快发展城市服务业。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较快发展。在现阶段,我们要全面发展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各种服务业,以此来带动国内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从而促进城镇化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二)注重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这主要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各类小城镇协调发展。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城镇化只能走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并存、协调发展的道路。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以中小城市为骨干及以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我们知道,大城市是经济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引擎,这些城市要在原来水平基础上继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全面发展各种现代服务业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更好的带动中小城市发展。而中小城市是大城市经济辐射的主要对象,是地区经济的中心,更是城乡经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所以,中小城市要重点发展某些具有自身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不断完善城镇的功能。小城镇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十二五”时期,小城镇还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要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更要切实改善小城镇的公共服务。

由此看出,只有发挥好大中小城市及各类城镇的应有作用,才能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三)注重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要想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首先,我们要坚持城镇化速度和城镇化质量相统一。在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以高质量的城镇化,来保证我国城镇化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可以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所以必须要有较快的速度。但如果只有速度而没有应有的质量,城镇化不仅会失去原来的意义,也会丧失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次,把完善城镇化相关制度作为城镇化持续发展的保障。要通过建立健全城镇化的相关制度,引领我国城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着力解决好城镇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环境、城镇管理等突出问题,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国的社会制度有别于发达国家,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的国情,国外任何一种城镇化发展模式我们都不能照抄照搬。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制度创新,设计出一种符合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制度框架。

(四)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们要突破就农村论农村、就城镇论城镇的“二元分割式”的发展思维,要统一规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的一体化,使城镇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统一起来,从而更好的发挥城镇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好农村支持城镇发展的作用。在现阶段,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快速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所以,我们要以推动农民工的全面转型作为“十二五”时期工作的重点,要从各个方面来促进并保障农民工“市民化”,逐步使农民工和市民一样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使他们不仅在名义上且实质上成为城市社会中真正的一员,使城镇化所带来的文明成果普遍地惠及到全体国民。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122@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门文章
数据加载中...